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拥有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和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现有成员3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5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

概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研究所在三次采油、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多相管流与油井生产系统优化分析等方向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整体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前列,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复杂渗流试井综合解释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5年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00多篇。

研究方向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1刘永建男教授/博导三次采油2宋考平男教授/博导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3刘义坤男教授/博导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4贾振岐男教授/博导低渗透油藏开发5卢祥国男教授/博导三次采油6陈涛平男教授/博士三次采油7夏惠芬女教授/博士后三次采油8尹洪军女教授/博士后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9刘振宇男教授/博士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10殷代印男教授/博士后低渗透油藏开发11王立军男教授/博士后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12周志军男教授/博士后低渗透油藏开发13赵春森男教授/博士后低渗透油藏开发14闫文华女教授/博士三次采油15张继成男教授/博士后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16张继红女副教授/博士后三次采油17张 文男副教授/硕士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18钟立国男副教授/博士后三次采油19杨二龙男副教授/博士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20胡少彬男讲师/博士生三次采油21陈凌云女讲师/硕士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22杨钊男讲师/博士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23刘丽女讲师/博士生低渗透油藏开发24李铭女讲师/博士生低渗透油藏开发25张承丽女讲师/硕士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26赵跃军男讲师/硕士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27钟会影女讲师/硕士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28文华男助级/硕士低渗透油藏开发29王胡振男助级/硕士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30支继强男助级/硕士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31曲国辉男助级/硕士生低渗透油藏开发32董驰女助级/硕士生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

研究室简介

三次采油研究室

研究高浓度聚合物驱、低张力无碱二元复合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与应用条件;研制高效廉价的无碱或弱碱化学驱所用的低张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采油技术;热力-化学驱、油层内稠油就地轻质化技术;低渗透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代试井理论和油藏描述研究室

建立了聚合物驱渗流理论、低渗透油气藏非达西渗流理论及试井分析、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效果评价和深层火山岩、非均质油气藏水平井试井理论和产能预测方法,研制了气藏开发工程软件和油气井试井软件,为油气藏动态参数的获得和油气井产能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储层动态评价与油藏模拟研究室

研究低渗透储层多孔介质分类方法及应用技术、低渗透油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规律分析技术;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产量递减变化规律、开发调整方案和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水平井整体挖潜技术;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和常规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室

开展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化学驱开发技术研究,注气开发技术研究,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油气层改造技术研究,水平井射孔优化设计,水平井与直井整体开发优化设计与产能预测,水平井井网整体开发优化设计与产能预测,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机理研究,复杂结构井设计与产能预测,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与产能预测。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