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蕨(拉丁学名:Cheiropleuria bicuspis),是燕尾蕨科燕尾蕨属植物。为低海拔森林中常见的蕨类植物,生活在中海拔或低海拔阔叶林,营养叶与孢子叶明显不同,但都具有细长的叶柄,叶片的质地为厚革质,营养叶先端偶有分叉,故名燕尾蕨,主要分布在国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等地。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燕尾蕨面临消失或濒临灭绝。
植物介绍
种中文名:燕尾蕨种
拉丁名:Cheiropleuria bicuspis(Blume)C.Presl 科中文名:燕尾蕨科科拉丁名:Cheiropleuriaceae 属中文名:燕尾蕨属属拉丁名:Cheiropleuria别名:二尖燕尾蕨(Cheiropleuriaceae Cheiropleuriabicuspis)命名来源:中国蕨类植物志属产地分布:台湾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燕尾蕨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属特有和濒危属种。其根状茎粗壮而横走,有原生中柱或管状中柱,密被锈褐色长柔毛。叶疏生,二型,单叶;叶柄直立,与根状茎连结处无关节;不育叶片卵形至圆形,顶端二裂或不裂,全缘;能育叶片阔线形,全缘,干后近革质,光滑无毛。主脉4-5条,从叶片基部呈放射状向叶边上部伸展,小脉联结成网状,内有小脉单一或分叉。孢子囊满布能育叶片下面,具长柄,环带稍斜,由24个细胞组成,隔丝棒状。孢子三裂缝,四面形,三角状,外壁光滑,一属一种,产亚洲热带。分布于台湾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形态特征燕尾蕨植株高30-40厘米。根状茎短粗,横走,木质,密生锈褐色有节的绢丝状长毛。叶近生,二型,不育叶的柄长约30厘米,棕禾秆色;叶片卵圆形,厚革质,长10-15厘米,宽6-8厘米,顶部分叉,裂片渐尖,光滑。主脉3-4条出自基部,小脉网状,有内藏单一或分叉小脉。能育叶的柄较长;叶片披针形,向两端变狭,有主脉三条,孢子囊满布网脉上,有棒形隔丝,无盖。燕尾蕨通常喜欢生长于石缝中,是罕见的蕨类,其地下茎甚短,密被长形黄棕色多细胞毛,叶近生,单叶,二形,除了基部外其余无毛。裸叶革质,长20-25公分,宽5-6公分,卵状披针形,全缘,偶于尾端二叉分歧,剪形如燕尾。主脉三至四条,丛生基部,叶脉网状,网眼内有游离小脉。实叶的叶身较裸叶长,呈狭窄长条形,远轴面密布孢子囊产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原始森林内,生长于斜坡上。分布生长燕尾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苍南县)和海南省。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印度支那等地。燕尾蕨另有1个变种叫全缘燕尾蕨var.integrifolia Eaton,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部不分裂,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燕尾蕨生长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原始森林内,适宜生长在生林下石灰岩上和斜坡上,家庭养殖室内陈设时不能低于5C°否则植株易枯。植物繁殖燕尾蕨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门)则缺少了种子。通常情况下,燕尾蕨用孢子和传并繁殖。燕尾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传并繁殖: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植物栽培燕尾蕨的孢子囊满布于能育叶脉上。孢子于春、夏间成熟,当孢子囊群变褐色而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叶片一起采下,装入蜡制袋中,使其自行干燥放出孢子过l—5天又之后,即可收集孢子播种;播种时选用富含腐殖质的轻松土壤,经过细筛筛过,盛入浅盆将孢子均匀撒播于土面上,不可太密插后,盖玻璃,用盆浸法使土壤湿润、置于20~30C°温室阴处,保持湿润2—3个月后,真叶生出,即移植、营养繁殖以分株为主。春季温度达到15~20C°时,与换盆同时进行栽培土可用加泥炭的腐叶土,PH5.6—6.0,土壤要湿润,空气温度要较高。夏季需经常喷雾洒水。盆栽需每年换盆1次,以春季为宜。燕尾蕨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燕尾蕨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燕尾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经济价值1、观赏:燕尾蕨可切叶作装饰切花的陪衬材料,其形姿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著名的观叶植物类。2、食用:华南舌蕨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食用和酿酒,桫椤茎干中含的胶质物也可食用。3、指示植物:华南舌蕨属中的一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气候的指示蕨类;对勘探某些矿藏有参考价值;可还可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来提高稻田氮素营养,也可用来作绿肥,同时,它还是家畜家禽的优抟饲料。4、药用:燕尾蕨类植物在经济上并不如种子植物那么重要,但还是有着一定的重要性。燕尾蕨被当做食物来食用,被一些赤道上的人们做为食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