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川(1911~1945),原名顺芳,曾用王涅夫、王征夫、王玉田、陈一新、赵新民、王培良等姓名,三林乡人。父铁道工人。1925年(民国14年)就学于同济大学附设的艺徒班。余姚保安团副团长并兼任特务中队队长,中共“姚保工委”,自任书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5年(民国14年)就学于同济大学附设的艺徒班。
1926年,与同学到广州市投身革命。次年回上海市,参加中国共产党,进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学习,与同学殷夫、陈元达等在校组成“潮声社”,编辑出版刊物《潮声》,激励人们的革命意志。
1927年,16岁的王三川与一位姓顾的小姐订了婚,其准岳父是被称为杜月笙“四大金刚”之一的顾嘉棠,为了阻止准女婿继续参加学生运动,提出给他花园洋房,又承诺资助其读书,如若不答应就解除婚约。王三川不畏压力,毅然登报宣布与顾家解除婚约。
工作经历
1928年秋,又偕殷、陈两人到象山县立女子小学任教。在校继续宣传革命,组织学生在街头演出进步戏剧。1929年春返沪,先后在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沪宁和沪杭甬铁路管理局任职,从事工人运动。
1934年春,第三次被捕,判刑后被监押于南京中央军人监狱。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在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和难民收容所联合办事处从事抗日宣传教育。
1938年,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参加浦东盐仓一带的抗日宣传团活动。后历任南汇区抗日部队“保卫四中”和“抗卫二大一中”政训员、五支队四大队特派员、三大队大队长。击毙挪用公款,并图谋拉出部队投奔忠义救国军的“保卫四中”副中队长周毛纪,又率部击退“忠义救国军”的报复偷袭;偕同四大队副大队长林有璋部夜袭川沙青墩伪军据点,俘获1个排。
1941年秋,先后到青浦地区和浙东镇海从事敌工工作,都因暴露身份而离开。
次年秋,用王培良名,通过同乡伪余姚保安团团长张妙根关系,打入该团,任副团长兼特务中队队长。并安插中共浙东党组织10余入到该团和日本特务机关联络部任职,并建中共“姚保工委”,自任书记。向四明山新四军根 据地提供日伪军事情报,又为新四军人员提供通行证,取得一批钢轨,运往山东解放区。
1945年上半年,随着“姚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对部队控制逐步加强,但是王三川的真实身份也有所暴露。铁杆汉奸敌伪县长劳乃心,仰仗日寇鼻息,屡次破坏我方组织,杀害革命人士,无恶不作。劳乃心对张妙根素来明争暗斗,一心要搞垮张。而对王三川更是处心积虑,布置密探,设下埋伏。1945年4月,张妙根为其老母做寿,带领独立中队从庵东坐船回浦东新区,临行前宣布由王三川代理团务。劳乃心打电话给王三川,要他自临山返回余姚市,说有要事商量。王三川临走之前,向组织作了汇报,但没有充分估计劳的阴谋,,王三川带警卫员谢海忠雇一条小船,按事先约定自临山回余姚。船至太平桥,被劳乃心预先设伏的便衣队拦住。王一上岸,即被枪杀,谢海忠进行抵抗,也被打死。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他的弟弟王联芳先在“姚保”任军需主任,弟媳陈全娟,小女儿余姚。
情感生活
妻子王友菊。
健康状况
1945年5月1日上午,王三川就这样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后世纪念
墓葬
解放后,烈士灵柩自宁波四明公所移葬于余姚归胜山烈士墓。
参考资料
革命烈士王三川,殷夫曾为他写诗,子孙后代成了宁波人_腾讯新闻.腾讯新闻.2022-01-13
坚持在敌后抗日斗争的王三川.浦东史志.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