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族音乐》是王耀华于2008年9月撰写的图书,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种外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内容提要
本教材作为该课程的一个教学内容载体,力求贯彻以下编写原则:一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试图通过各音乐文化区概况介绍、主要音乐体裁形式及其曲目赏析和音乐特征分析,使读者对各音乐文化区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较为准确的了解;二是概略性和简明性。所选曲目力求具有代表性意义,少而精,希望在规定的学时内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概略理解各音乐文化区简况的目的;三是可操作性。按教材要求附上复习题,便于读者掌握主要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并且提供教学相关资料,满足课堂教学要求。
图书目录
前言
绪论
一、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与外国民族音乐
二、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三、音乐教育中的外国民族音乐
第一章 东亚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二章 东南亚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三章 南亚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第三节音乐特征
第五章...
文章节选
第一章 东亚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亚洲及其自然、社会、历史、文化
亚洲,全称为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地中海和黑海。亚洲大陆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后记
这是一本为音乐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向他们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系统地介绍外国民族音乐的遗产。教育部颁发的《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3学时,按18周计算,共54学时。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课外赏析和艺术实践学时与授课学时的比例为1:1。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生动地教学,我们提供了近百首各国民俗音乐的曲谱。各章节在实际教学中的课时量可以参考下表:
前言(3学时)
第一章 世界的音乐和音乐的世界(3学时)
第二章 东亚音乐(6学时)
第三章 中亚音乐(3学时)
第四章 东南亚音乐(3学时)
第五章 南亚音乐(3学时)
第六章 西亚北非音乐(3学时)
第七章 黑非洲音乐(6学时)
第八章 欧洲音乐(6学时)
第九章 北美洲音乐(3学时)
第十章 拉丁美洲音乐(6学时)
第十一章 大洋洲音乐(3学时)
总复习(3学时)
考试或考查(3学时)
作者简介
杜亚雄,男,河北人,1945年生。196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1981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81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曾任音乐学系系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986年,因教学及科研成绩突出,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7年,应匈牙利科学院邀请,任该院音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研究中匈民俗音乐的关系。1989年,发表《中匈民歌的比较研究》一书,获匈牙利共和国颁发的“社会主义文化勋章”。199
序言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①民族的共同文化是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它包括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为其全体成员所共有,且具有延续性,它随着民族的演变而绵延不断,成为民族凝聚力的支柱。因此,在民族共同体的四个特征中,建立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最为重要。目前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并没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但由于他们有建立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仍然构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如生活在世界各地、讲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经济生活犹太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犹太人依靠建立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维系着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