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会战

中欧会战(英语:Central Europe Campaig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为在中欧地区击退德军及攻入纳粹德国本土所发动的一连串军事行动,时间是自1945年3月22日到5月11日东线苏联红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盟军统称取名为“中欧会战”。在1945年春天欧洲战场局面转为对盟军有利,德军在突出部之役中受创。阿登攻势是德军在西线最后一次最大反攻作战,但却以失败告终并消耗德军剩余战力,残存的德军撤退至莱茵河东岸堤防防守。到3月中旬盟军推进至莱茵河,美军第1集团军成功攻占雷玛根市鲁登道夫大桥,并在此桥东岸建立小面积桥头堡。东线方面全面反攻的苏联红军已经占领波兰大部分地区,而德军已全线崩溃,因此苏联红军有如潮水般拥入匈牙利捷克东境,并攻入德国本土东面暂时抵“奥德河-尼斯河线”。苏军在东线的快速推进,消灭了德军不少兵力,导致防卫莱茵河区的德军明显兵力缺乏。而西方盟军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准备工作,准备随时攻入德国总司令部,盟军似乎胜利在望。

战斗部队

盟军序列

盟军部队共有90个满编的师,包括25个坦克师及5个空降部队空降师。战线沿着莱茵河南北延伸450公里,北至荷兰北境北海、南至瑞士国界。盟军沿着这条线被划分为3个集团军:在北方自荷兰北海边到德国科隆,由英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统领英军第21集团军负责。其中加拿大第1军团负责盟军战线左派,紧接是英军第2军团居正中,美军第9军团居战线南段。由美军第9军团右派至德国美因茨一段,由美军上将奥马尔·布莱德雷领导的美军第12集团军负责。第12集团军辖下有美军两个军团:考特尼·霍奇斯将军美军第1军团及乔治·乔治·巴顿的美军第3军团。美国军队第1军团在战线的左翼(北方),而第3军团在战线的右翼(南边);在南方则是由雅各布·L·德弗斯上将统领美军第6集团军负责。其中美国第7军团在北方,而法军第1军团在南(战线右侧)。

德军序列

迎战的是当时德国西线总指挥官是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他自1945年3月10日才刚接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老元帅职缺。虽然他才从“意大利防御战”改调任至此,有着在意大利成功防守盟军事迹,被赞誉为“防守战略家”。但他严重缺乏所需要军事资源保卫以建立防线,例如:此时兵力缺乏的莱茵河德军防卫兵力只剩下26个师。它们分属于德军三个集团军H、B、G。德军总司令部优先集中所有兵力在“东线”对抗苏联红军,因而只能补拨少量的援兵到“西线”德军。3月21日“德军H集团军”司令部改编为“德军西北司令部”(Oberbefehlshaber Nordwest)由恩斯特·布施元帅统领。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的“德军H集团军”改编组为德军驻荷兰集团军。恩斯特·布施将军的主力军是德军第1空降军团则负责担任“帝国保卫战”防线的右派。在德军防线的中央莫德尔元帅的德军B集团军(下辖:德军第15军团与第5装甲军团)以保卫鲁尔区。而保罗·豪塞尔的德国G集团军(下辖:德军第7军团、第1军团与第19军团)驻守在防线的南方。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