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糍荔枝(拉丁学名:Litchi chinensis 'Nuo Mi Ci'),别名糯米甜、丁香、香荔、麒麟掌、冰糖荔、米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荔枝物种下的一个品种,是著名的迟熟优质品种之一。其产于中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等地,在中国广东地区有着“荔枝之王”的美称。其适山地栽培,抗旱性较强,对肥水要求较高。
糯米糍荔枝有多个品系,如红皮病大糯(广东东莞)、双皮红壳(广州罗岗)、双肩红(广东增城)、白皮小糯(广州罗岗称白壳仔)。糯米糍荔枝树势中等,树冠半圆头形,枝条较细,分枝多;叶披针形,叶尖渐尖而歪,叶基楔形,叶缘波浪状或稍向上卷,叶片浓绿色,较薄。花穗中等大,分枝多而细,小花密生。果大,平均重25.0克;扁心形,果肩一边显著隆起,果顶浑圆;果皮鲜红色或淡红色,一般较薄,龟裂片较大,隆起呈狭长形,纵向排列,裂片峰缺。果肉乳白色,肉质软滑细嫩,汁多,风味极浓甜,微香,种子退化极小。
糯米糍荔枝是鲜食和晒干、制罐的良种。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8.0%~21.0%,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 20.42~36.08毫克、酸0.18~0.26克,可食率82.0%~86.0%,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其果核可入药,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广东东莞糯米糍荔枝为东莞市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东莞水果出口创汇的主产品之一。大岭山镇糯米糍荔枝在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6月申请并已注册东莞著名特产“大岭山”牌荔枝商标。
名称由来
糯米糍荔枝因果肉软滑似糯米糍,故而得名。
历史
1826年,吴应逵著《岭南荔枝谱》中记载:“水晶丸俗名双味糯米糍,出于番禺鹿步司之北村(今广州市郊南岗笔村)”。1923年糯米糍荔枝从广东省引入台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糯米糍荔枝由广东引入种植,引入年代无法查考。广西现在最老的糯米糍树已有200-800年生。1964年南宁市柳沙园艺场,1969年北流荔枝场均从广州市市郊引入糯米糍荔枝,并成片种植。之后,广东东莞糯米糍以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质量好而享誉国内外。
分类
糯米糍荔枝有多个品系,红皮病大糯(广东东莞);双皮红壳(广州罗岗);双肩红(广东增城)、果大、皮厚、不易裂果,呈鲜艳深红色。白皮小糯(广州罗岗称白壳仔),果较小,皮薄,易裂果,呈浅红色,单株产量高。
形态特征
糯米糍荔枝树冠广阔,呈伞形。主干灰褐色,稍粗糙。枝条细密,柔软下垂。新梢黄褐色,班点细密,椭圆形,明显,平均长15.8cm,节间长2.85cm。叶片中等大,长11.0cm,阔8.1cm,披针形,色浓绿,显光泽,嫩叶紫红色。小叶2~4对,一般3对。小叶柄较短,0.5cm。叶缘稍向上卷,微波浪状,叶尖渐尖,叶基楔形。
花序中等大,分枝多,长20.5cm,直径17.7cm。花朵着生密集。雄花占总花数88.2%,雌花占16.8%。雄花开花时直径8.9mm,高7.8mm。雄花雄蕊6~7枚,一般6枚,发达;雌蕊退化。雌花开花时直径6.2mm,高9.8mm。雌花雄蕊6枚,短缩退化;雌蕊发达,柱头二叉分裂,向后卷曲呈“八”字。
果实短圆球形且略扁,中等大,果纵径8.25cm,横径8.24×8.00cm,平均单果重19.42克,果大小均匀。果皮底为黄色,染上鲜红色。果顶一边显著隆起,蒂部微凹。果肩浑圆,果蒂斜生,与果肩成45°角。龟裂片较大,稍隆起,呈狭长形,纵向排列,排列不大规则;裂片峰钝尖,裂纹浅而宽;缝合线较明显。果皮厚度中等,0.5mm,较韧。果梗直径2.1mm,果蒂直径8.5mm。种柄较细,深4.5mm,阔4.6mm。果肉蜡白色,也有的植株果肉淡黄色,称黄糯米糍。肉厚1.50cm,肉质软滑细嫩,果汁中等,风味浓甜,微香。种子多退化,狗牙形,纵径1.27cm,横径0.55cm,平均单核重0.85克。饱满种子中等大,长扁圆形,纵径2.12cm,横径1.57×1.22cm,平均单核重2.5克,黑褐色,呈光泽。
分布范围
糯米糍荔枝产于中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等地。广东省多分布于广州市郊、东莞、增城区、番禺区,次为新会区、罗定市、新兴、高鹤、宝安区、中山市、南海、从化区、潮安区、揭阳市、清远市等地。以广州市市郊笔村、罗岗、东莞、增城所产较为著名。广西多分布于北流市荔枝场、柳沙园艺场、横县南乡、灵山三海乡,次为灵山、合浦县、钦州市、玉林市、博白县。中国台湾省的屏东市、高雄市等地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糯米糍荔枝属南亚热带果树,其生长、挂果与地理气象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广东东莞,地处南亚热带,面临海洋,常在季风控制下,因而夏季高温多湿,冬季有一定时间的低温干旱。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的低温、干旱,利于糯米糍荔枝花芽分化,3-6月气温回暖有雨,有利于其开花结果,7-10月高温多雨,利于其梢生长。主产区丘陵、山区地势较高,土壤深厚,有机质和矿物元素丰富,土壤疏松、透气性能好,为微酸性的沙质红壤,非常适合荔枝生长。糯米糍荔枝适山地栽培,抗旱性较强,对肥水要求较高。
生长习性
糯米糍荔枝在广西北流,幼龄树每年抽梢四次,春梢2月中旬至3月下旬,夏梢6月上旬至下旬,第一次秋梢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二次秋梢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露蕾期2月中旬,第一次雄花期3月末至4月1日,雌花期4月4日至4月8日;第二次雄花期4月8日至4月18日。果熟期7月2日。
糯米糍荔枝在中国的广州市近郊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开花,花期约20~25天。果实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糯米糍荔枝在东莞一般于清明后结果。
繁殖方式
糯米糍荔枝基本上是利用嫁接和圈枝两种方法繁殖苗木。其嫁接的接穗和圈枝用的枝条都直接采自结果母树。所以,这些通过无性繁殖出来的后代,都具有与母树相似的遗传性状,既保持了母树的优良性状的遗传本质,也具备了早结果的内在生理基础。
栽培技术
幼龄果园的土壤管理
实施全园扩穴改土,以加速土壤的熟化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生长,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扩穴改土宜在每年秋冬季进行,可分年度逐步实施。每公顷混合施入10t(干重)的绿肥、秸秆、禾本科杂草,结合施入畜粪肥、饼肥,配施生石灰200~300kg钙镁磷肥500kg一层土一层肥。经常锄草、松土,逐年扩大树盘。
成年果园施肥
荔枝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大量元素,而且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较全面。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尿素或复合肥。采前采后以绿肥、蘑菇料、人畜粪及豆饼、花生饼为主。幼果肥以人畜粪配合尿素、复合肥为主,结合根外追肥补充硼、锌、铁、锰、钼等微量元素。全年施肥量按株产50kg鲜果计,需纯氮2~3kg、磷(P2O5)1.2~1.5kg、钾(K2O)2~3kg,N:P:K为1:(0.4~0.5):(0.8~1.0)。采用辐射沟施,把握好促梢壮梢肥、促穗壮花肥、保果壮果肥等3个时期。
促梢壮梢肥
促梢壮梢肥是全年的重点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树势壮旺、以培养二次早秋梢为结果母枝的,宜在采果前10d施下,采果后15~30d抽出早秋梢,转绿后再施1次钾肥,使秋梢充实健壮。树势中庸、以培养一次中晚秋梢为结果母枝的,宜在采收后15d内修剪后施,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N、R、K肥用量分别占全年施肥量的50%、35%、25%。
促穗壮花肥
以磷肥为主,配合氮、钾肥。在秋梢老熟稳定、花芽分化前后(即抽穗开花前15~20d)一次施下,氮、钾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5%,磷肥占35%,以增加树体营养,促进抽穗齐壮,花器发育良好。
壮果保果肥
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荔枝从开花至幼果生长已消耗大量养分,到果实膨大期时需要多而全的养分,尤其是钾肥,因此应于芒种(第3次生理落果前)重施钾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0%),配施磷肥(占30%、氮肥(占25%),花量大的树宜早施多施,花量少的迟施,树势壮旺而花量少的可少施或不施。从幼果到采果前15d还须结合病虫防治喷施0.3%~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20mg·kg-1对氯苯氧乙酸或赤霉素,以保果壮果。双味糯米糍品种易裂果,除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水分的均衡供应外,开春前结合施有机肥于树盘每株撒施生石灰1~2kg以防裂果。
水分管理
灌水
糯米糍荔枝秋梢抽生期、花穗抽生期、开花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等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灌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除地面灌溉外,尽量采用滴灌、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
排涝
清理好果园排水沟道,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园地,及时排除园内积水。挂果期如遇暴雨和长时间下雨,也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裂果。
合理修剪,培养健壮结果母枝
修剪在采果后7~15d进行。过于密闭的树冠要“开天窗”,使树体通风透光;疏剪或短截密闭枝、细弱枝、交叉枝与病虫枝;基枝上过多过细的结果母枝要疏剪,只留2~3条,促使结果母枝叶片宽厚、浓绿,养分充足。弱树轻剪,壮旺树重剪。剪下的枝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虫源,然后全园喷1次波美1度石灰硫黄合剂或30%氧氯化铜600倍液。
抑制冬梢
遇暖冬年份,于11月中旬进行冬翻断根,抑制根系生长,防止冬梢的抽生。若土壤过干不便冬翻,可用多效唑150~200g兑水50kg喷树冠,既可防止抽冬梢,又能使结果母枝粗壮和花期推迟。长势旺的树,于12月上中旬秋梢老熟后,对骨干枝螺旋环割一圈半,宽0.2~0.3m,深达木质部,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冬梢若已抽生,长1~2cm时可喷施0.03%~0.04%乙烯利+0.05%多效唑+0.2%磷酸二氢钾+0.1%仲钼酸铵+0.2%硫酸锌+0.2%硼酸,以控梢及补充微量元素。
花期调控
遇春寒年份,要先促花穗后控花期。用磷酸二氢钾150g硫酸镁、硫酸锌各50g兑水50kg喷湿花穗,以提高花质,增强抗逆力;再根据天气预报,若清明节前后天气不良,宜在立春前10d内用150~200g多效唑兑水50kg喷花穗,使花期推迟到谷雨前后天气较稳定时。此外,在雌花盛开期放蜂传粉;遇低温阴雨天气,要趁雨停摇树以防“沤花”;若遇高温、低湿天气,应在上午喷花粉水,以降温增湿并进行人工授粉。
果实采收
糯米糍荔枝应适时、合理采收,这是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弱树和挂果多的树应先采收,以尽快恢复树势,不影响秋梢结果母枝的萌发。同一株树的果实应一次采完,以求发梢整齐。
病虫害防治
糯米糍荔枝进入果期后,需要重点防治“二虫二病”,包括荔枝尖细蛾、荔枝蝽、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
1.防治“二虫二病”,首先要严防死守。
幼果分单后,至少需要在第二次生理落果、果实膨大和果实转色等时期实施防控,还要根据田间病虫情以及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增加防控次数。如果遇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需要在下雨前或停雨后及时喷药。遇到连续下雨天气,需要抢晴施药。
2.要对症选药,充分发挥药效。
防治荔枝蒂蛀虫时,需要将杀成虫和杀卵的药剂组合使用。杀成虫的药剂包括菊酯类药剂,菊酯类药剂还可以防治荔枝蝽。杀卵的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除虫脲和虱螨脲。
防治荔枝霜疫病和炭疽病时,需要二病同防,也就是将防治霜疫霉病和炭疽病的药剂组合使用。防霜疫霉病的药剂包括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和氰霜唑,防炭疽病的药剂包括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咪鲜胺。
3.要内外打透,不留死角。
喷药时,要将树冠内膛枝条以及树冠外层果穗和叶片喷透。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树与树之间的交叉枝和重叠枝,务必要将药液喷到这些地方,不留死角。不然,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会死灰复燃。
4.要定期巡山巡园,掌握病虫情。
巡园时,要重点看果皮、看落果和看树冠内膛枝条。看果皮时,要看果皮是不是有黄白色如针头大小的小点,这是荔枝尖细蛾卵,如果有,说明需要加强防控。看落果时,要剥开落果,如果落果中有蒂蛀虫美国白灯蛾,说明防控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看树冠内膛时,要看枝条下方有没有如蚊子般大小的小虫子,这是蒂蛀虫成虫,如果有要及时安排喷药了。此外,如果果皮上出现麻点状病斑,说明有炭疽病发生,有这边界不清晰的病斑,说明有霜疫霉病发生,要及时清除病果,并尽早安排喷药。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糯米糍荔枝肉厚,核小,味浓甜,口感松软嫩滑。果较不耐贮藏,是鲜食和晒干、制罐良种。
营养价值
糯米糍荔枝含可溶性固形物18.0%~21.0%,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 20.42~36.08毫克、酸0.18~0.26克,可食率82.0%~86.0%,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糯米糍荔枝的果核可入药,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经济价值
广东东莞糯米糍荔枝高产稳产、经济效益高的特性使之成为东莞荔枝主栽品种,成为东莞市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东莞种植荔枝1.3万hm²,丰收年份总产量近5万吨,常年2万多吨,东莞糯米糍荔枝的种植面积、产量占东莞荔枝总面积、总产量的60%以上。荔枝除作为鲜果食用外,加工成的干果、罐头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扬名海内外,是东莞水果出口创汇的主产品之一。
东莞糯米糍荔枝在对外交往和创造经济效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荔枝成熟时,东莞市很多地方都举办荔枝节,吸引许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侨胞、友人来东莞品尝荔枝、洽谈业务等,促进了东莞经济的发展。在正常年份,东莞糯米糍荔枝每千克售价为10~20元,在荔枝小年则高达50元甚至100元以上。糯米糍荔枝单株树收入超万元的例子屡见不鲜。
东莞糯米糍荔枝是最好的荔枝品种之一,尤其是大岭山镇糯米糍荔枝,在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6月申请并已注册东莞著名特产“大岭山”牌荔枝商标。
参考资料
走起!白云夏日水果采摘指南.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宣传部官方账号.2025-06-24
糯米糍荔枝.有道.2025-06-24
糯米糍荔枝.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5-06-24
糯米糍荔枝.植物智.2025-06-24
荔枝.中国自然标本馆.2024-08-02
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荔枝品种你知道多少?.《新京报》官方账号.2025-06-24
荔枝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6-12
东莞遍地荔枝花开!离吃荔枝的日子不远了!.东莞广播电视台.2025-06-28
注意!荔枝果期要重点防控“二虫二病”.东莞市农技办.2025-06-28
9品种荔枝测评:桂味、糯米糍、仙进奉、白糖罂,谁才是荔枝界的最强王者?.腾讯网.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