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柳叶菜(学名:柳叶菜属 nankotaizanense)属于秃梗露珠草柳叶菜属,是台湾特有种高山植物,也是台湾少数存留的冰川孑遗植物,为多年生小型草本植物,俗名为大轮红花,美名远播。分布于台湾高海拔3,400米以上山区,上册212多集中在南湖大山、中央尖山一带,少在马博拉斯山等其它山区可见,在高海拔呈现孤岛狭隘之点状分布,族群数量稀少,农委会依《文化资产保存法》于1988年8月22日公告明订为珍贵稀有植物之一。生长喜好有日照市的裸生地,比如南湖圈谷碎石坡。花色:淡红紫或淡粉红。花期:7月至8月。花瓣 :四枚。
形态特征
南湖柳叶菜是一种多年生矮小症草本,几乎形成莲座状,茎极短,高度在3-8厘米之间。叶子紧密分布在茎上,近对生,顶端的叶互生,形状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全缘,先端圆润,基部楔形或圆形。高山多年生辅地草本,根状茎在地下伸展可达10米,自节上长出地下的肉质根出苗,在近地面密生小鳞叶。竹秆长3-18厘米,直径0.5-1毫米,在上部常分枝,周围被曲柔毛覆盖,有时混生腺毛。叶对生,在花序部互生,常密集生于茎上部,质地近革质,新鲜时近肉质,宽椭圆形至倒卵形或卵形,稀近圆形,长度在0.8-2.1厘米之间,宽度在0.5-1.2厘米之间,先端钝,基部近楔形,稀近截形,边缘每侧具有3-7枚浅齿,侧脉每侧3-5条,不明显,仅脉上与边缘疏生曲柔毛,常有稀疏的杆状钟乳石体;叶柄长1-3毫米。花序近直立至上升。花在芽时稍下垂,花蕾长圆状卵形,长10-12毫米,直径5-7毫米;子房长1-1.8厘米,被曲柔毛与腺毛覆盖;花梗长0.3-0.8厘米;花管长1.2-2.8厘米,直径1.6-2.6毫米,喉部有一环毛;萼片狭披针形,长11-17厘米,宽2-3毫米;花瓣玫瑰色或紫红色,狭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6-3.3厘米,宽0.8-1.7厘米,基部聚缩成爪,先端凹缺深3-10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8-3毫米,直径0.5-0.6毫米,花丝外轮的长7.5-14毫米,内轮的长4.5-9毫米;花柱直立,长1.3-2.3厘米,近基部有伸展的长毛;柱头近球状,4浅裂,长1.5-2.2毫米,直径1.2-2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圆形,长0.6-1.2毫米,先端钝,开花时展开,明显高出雄蕊。蒴果褐色,长2-4.5厘米,直径3-4毫米,疏被曲柔毛与腺毛;果梗长0.4-0.7厘米。种子狭倒卵状,长1.6-1.8毫米,具短喙,表面细网状纹饰;种缨灰白色,长6-9毫米,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染色体数n=18。
栖息环境
南湖柳叶菜生长于海拔2600-3750米的高山流石坡。
分布范围
南湖柳叶菜是中国台湾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宜兰县、台中市和花莲县。
保护状况
南湖柳叶菜的产地南湖大山并非自然保护区,且是登山旅游胜地。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应采取必要措施,严格限制过度采摘和破坏行为,并开展繁殖实验,以扩大其分布范围。此外,也可适量移植并在人工环境下进行保护。
近种区别
南湖柳叶菜与柳叶菜、沼生柳叶菜、密叶柳叶菜、水湿柳叶菜、毛脉柳叶菜、小花柳叶菜等相似,但可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区分。
物种现状
南湖柳叶菜为稀有种。作为台湾特有植物,它仅存在于中央山脉北部的南湖大山。由于南湖大山海拔高达3740米,这里仍保留了完整的冰川遗迹,使得南湖柳叶菜成为该地区丰富高山植物中的一种。然而,由于其仅生长在高山顶上,数量有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繁殖方法
南湖柳叶菜无法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适宜采用种子繁殖的方法。具体栽培方法可以参照同属其他种类的做法,也可以尝试使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殖。
应用价值
南湖柳叶菜因其独特的分布区域和美丽的花朵,被视为台湾特有的珍贵稀有植物。其花大且颜色鲜艳,可用于观赏和育种研究。
参考资料
南湖柳叶菜.南湖柳叶菜.2024-08-23
nankotaizanense.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8-23
南湖柳叶菜.南湖柳叶菜.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