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著作《道德体验论》是刘惊铎的代表作之一,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发行,已连续再版5次,适用于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该书从生存实践的哲学观,全景深度聚焦考察道德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其核心范畴是生态、体验、道德体验、生态体验,理论命题是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样态、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该书思想理论体系完备自成一家之言,有大量科学实验案例支撑,叙述方式独特,实践应用价值高。
正文
内容简介 《道德体验论》是一部原创理论著作,作者刘惊铎教授。作为“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的第一本,连续再版5次并居于亚马逊、京东集团学术畅销书排名榜首,深受广大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喜爱。本书从生存实践的视界,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全景式考察,提出并系统阐述生态、体验、生态体验、道德体验、体验教育等基本理论范畴,重要哲学命题生态体验是一种臻于圆熟的道德境界、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样态、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当代人德性七境界,定义了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划分了体验的分类,揭示了体验的规律和特点。本书的核心理念、方法论和叙述方式,及实践案例、生命叙事都有科学实验支撑,智慧含量极高。本书的思想理论体系已成为一家之言,有着广阔的实践应用价值。
目录
前言第一章 生存实践的视界:道德体验论 第一节 生存实践视界下体验的凸显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体验的离析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中体验的澄明 第四节 生存实践视界下的道德体验
第二章 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 第一节 21世纪:一个凸显体验的时代 第二节,体验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
第三章 道德境界 第一节 道德境界及其生成 第二节 道德境界的划分
第四章 道德体验的发生 第一节 道德体验场 第二节 道德体验的诱发和唤醒 第三节 道德体验的原始发生
第五章 道德体验的表达与评价 第一节 道德体验的表达 第二节 道德体验的评价 第三节 道德体验评价的实践探索 第四节 道德体验评价的有效性
第六章 道德体验教育 第一节 道德体验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道德体验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道德体验教育的类型 第四节 道德体验教育的案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评语
重印后记
创作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德育和学校教育都缺乏实效,出现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职场倦怠情绪,传统的知识灌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为了应对时代挑战,教育部组织出版了一套“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道德体验论》是作为第一本,是刘惊铎教授创作的一部原创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原著。
【本书总序】
这是一套关于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丛书,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丛书主要以建构和阐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基本内容。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学术领域中那些根基性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基础问题的研究。虽然它的一些主题相对稳定,但却可以常思常新,具有恒久的讨论价值。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也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道德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它要透析人性本身,又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
出版信息
作 者:刘惊铎 著(“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的丛书主编:朱小蔓)
中国城市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已重印5版
ISBN: 9787107171116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原创图书\u003e教育理论\u003e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点评鉴赏
【博士论文专家鉴定评语】
●《道德体验论》的研究不仅具有推动道德教育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推动调整道德教育实践着力点的现实意义。论文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资料,旁征博引,对体验的内涵和道德教育的本体问题等,力求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建构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论文对该体系中六个主题的研究假设,论点鲜明,剖析精细,论证严谨,可成为一家之言。其中在若干问题上显现了作者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钻研能力。尽管其论证尚有待继续完善,但其原创性是应该肯定的。
总地看来,这篇论文所倡导、建构的道德体验教育,其立意、观点是正确的,其论证是有创意的,作为一家之言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的。为了繁荣学术,应予以应有的尊重。——王逢贤(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惊铎的博士学位论文《道德体验论》对道德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体验”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证,对中西文化中的体验作了整理和比较,对道德体验的发生机制有比较具体细致的阐明,所提出的道德体验等概念是有新的开拓的,在论及道德境界中强调“生态体验”是一种臻于圆熟的道德境界也是有见地的。
论文也是在做了大量的现场考察、调查访谈,在自己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写成的,给人一定的现实生活感。应当说这是一篇相当用力、用功的论文,它对当今的道德教育改革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鲁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德体验论》运用哲学理论分析法、价值分析法、谈话访问法、实验法等科学方法,对德育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道德体验”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取得了在该领域具有独创性、领先性的成果。我认为,抓住了体验,就抓住了德育认知与情意的结合点,就抓住了德育内化与外化的结合点,就抓住了社会、自然与个体的结合点。所以,论文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德育理论,对于实践德育的改革、创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论文运用中西比较、多学科透视方法,系统阐述了道德体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其结论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一手材料基础上的,做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感召性。全文论据充分、可靠,支撑的结论是科学的。论文视点新、基点高、分析透彻,全文规范而又生动、精彩,其中有许多观点、立论是独到的、精辟的。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张武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从对道德体验理念的厘定始,在确定其生发、表达与评价等诸方面,在揭示道德体验的丰富内在规定性的同时,亦为道德教育中的体验教育的提出开辟了道路。全文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基本女论正确,论证较充分,材料丰富,行文流畅,表达准确。
方法论上,从生存实践而不是理性知识的立场,以生存体验而非主一客二分的方法分析道德教育。既有哲学的抽象概念思辨分析,又有社会学实证方法,做到思辨与经验的统一。这种方法论上的突破,既使得论述充满了现代性特质,又使理论在开放性中具有活力。提出并详细论证了道德体验理念,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高兆明(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惊铎的博士学位论文,从科际整合的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道德体验及道德体验教育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探析,提出一些有价值、有见地的见解,这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提高道德教育水平、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等具有现实意义。把体验概念引入道德教育,揭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这为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提供新的生长点。
该课题研究难度很大,作者博采众长、深入生活、系统思考、潜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这是难能可贵的。论文立论新颖,结构严谨,资料丰富、翔实,论证充分,行文流畅。反映了作者比较深厚的学力功底,对道德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我认为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上乘之作。——王铁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影响
1.出版后,即连续再版5次,并居于亚马逊、京东集团学术畅销书排名榜首。深受广大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及社会工作者的喜爱。
2.《中国社会科学门户官网》《中国生态体验教育网》《人民教育出版社门户官网》《国家开放大学门户官网》《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门户官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门户官网》及校长教师博客、空间等,从多角度评论、摘录、引用、应用。
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教育学院、教育部中国教师培训中心等的“国培计划”“地市教育局长高研班”“校长教师高级培训班”作为学员学习配发的教育理论书籍。
作者简介
刘惊铎,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中国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开放大学生态体验文化与网络社会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道德体验论》《生态体验模式论》《中华美德教育论》《生态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国家学术专著及重大决策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优质奖。在英国剑桥大学、联合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作主旨演讲。
参考资料
精品解读《道德体验论》百问答(MEQA).喜马拉雅FM.2017-05-21
《道德体验论》前言.京东JD.COM.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