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刘之战发生于923年(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是梁晋争霸期间后梁、后唐(晋国)两国为争夺郓州渡口杨刘城而进行的作战。杨刘城位于今山东东阿东北杨柳镇。贞明三年(917年)十二月,李克用李存勖趁黄河结冰,渡河夺去杨刘城。次年,梁将谢彦章率军企图复夺杨刘城,未能成功,从此杨刘被晋国占据。同光元年(923年),后唐建立,后梁大将王彦章袭取德胜南城,为扼阻后唐军南下,再次攻打杨刘。但被李存击败,只得退兵。
历史背景
在916年(后梁贞明二年、晋天十三年)魏州之战后,后梁退守黄河沿线,固守京师东京汴梁。晋王李存勖乘机举兵南下,于917年(后梁贞明三年、晋天祐十四年)十二月黄河封冻时,出太原市(今晋源区)抵达魏州。十二月二十三日,从朝城县(治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踏冰渡过黄河。后梁将军安彦之率三千兵驻守杨刘渡口,沿河筑栅垒。李存勖率军攻克栅垒,直达杨刘城下,派步兵毁坏梁军鹿角,然后用芦苇填满壕沟,攻破杨刘城,俘获安彦之。
战役经过
同光元年五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德胜南城失守后,担心后梁加兵杨刘,急令宦官焦彦宾先赴杨刘与镇使李周共同防守杨刘,又令蕃汉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拆屋做筏,载兵沿黄河东下,帮助杨刘守备,将储存在德胜北城的粮草等物资运往澶州,耗损将近一半。后梁北面招讨使王彦章也拆德胜南城的房屋做筏载兵浮黄河而下,与后唐军沿河各行一岸,每当至黄河弯曲处,两军便在河中相战,飞矢如雨,一日往往相战百次,互有胜负,及至进抵杨刘,双方各伤亡近半。
五月二十六日,王彦章与段凝合兵10万,从四面向杨刘发起进攻,昼夜不停,又连接巨舰九艘,横置于黄河渡口,以阻止后唐援兵。杨刘城数次几乎被攻陷,全赖后唐镇使李周与士卒同心协力顽强抵御,方才得以保全。王彦章难以破城,只好退屯城南,连营而守。
六月二日,李存勖亲率援军到达杨刘,见后梁军重重营垒,防备十分严密,很难深入,十分担忧。经与枢密使郭崇韬商议后,李存勖当即面派郭崇韬率军一万连夜兼程赶赴博州昼夜修筑城堡;同时,在杨刘日夜苦战斗以牵制后梁军。郭崇韬筑新城六天,王彦章才得知郭崇韬修筑新城的消息,立即率领数万大军直奔新城,十五日急攻新城并将十余艘巨大的战船连接起来置于河道中间,以断绝后唐的援兵。郭崇韬依托刚筑完尚无守备的新城抵抗,并派人向李存勖告急求援。李存勖亲自率领大军来援,在新城西岸摆开阵势,新城守军望见后斗志倍增。后梁军砍断连接战船的绳索,收回战船,退往邹家口(今聊城市西南)坚守。
七月五日,李存勖领兵沿黄河向南开进,王彦章放弃了邹家口,又奔赴杨刘。
十二日,后唐游奕将李绍兴在清丘驿(今濮阳市东南)南击败了后梁的流动部队,北面招讨副使段凝以为是后唐大军已从上游渡过了黄河进逼汴梁,惊恐万状,当面责备王彦章不应深入郓州境内,在黄河下游与后唐相持。
十六日,李存勖派骑将元行钦直抵后梁大营,抓获了梁军的哨兵,又焚烧了后梁军连接在一起的战船。
十七日,王彦章听说李存勖已到达邹家口,立即撤军逃往杨村。后唐军尾随追击,驻扎于德胜。
结果与影响
此战,后梁因遭矢石、溺水及伤暑而死的士卒万人,丢弃仗、锅幕和资粮,数以万计。后唐则保住了挥兵南进的沿河重镇杨刘等城,从而为长途奇袭汴梁灭后梁创造了条件。通过此战,后唐巩固了对黄河渡口的控制,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