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

阿鲁台(蒙古语:ᠠᠷᠤᠭᠲᠠᠢ,鲍培转写:Aruγtai,西里尔字母:Аругтай;?—1434年),《蒙古源流》作太师阿噜克台,是明代东蒙古首领。他是15世纪初登上蒙古族历史舞台的重要人物,作为东蒙古有实力的部落首领,他与瓦剌抗争多年,并先后拥立了两代大汗。他与明朝保持着时战时和的关系,曾被明朝封为“和宁王”。明宣德九年(1434年),阿鲁台及部众遭到瓦剌所立的大汗袭击,战败被杀。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阿鲁台政变,杀死鬼立赤,立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任太师。明廷为抑制阿鲁台,封瓦刺部马哈木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永乐七年(1409年),阿鲁台杀明朝使者郭骥,大破明将福丘十万军队。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亲自率五十万大军讨伐阿鲁台,阿鲁台大败。永乐十年(1412年),可汗孛儿只斤·本雅失里被西蒙古瓦剌部首领马哈木所杀,马哈木拥立孛儿只斤·答里巴为汗,并送书明廷,请遣兵灭阿鲁台。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廷惧马哈木势炽,转而支持阿鲁台,封之为和宁王。永乐十四年,阿鲁台击败马哈木,马哈木积忧愤死。永乐二十年,阿鲁台出兵进攻明朝兴和,朱棣统兵北征,阿鲁台败走。永乐二十一年,阿鲁台被明军击败,马哈木之子脱懽乘隙于饮马河(今克鲁伦河)再度攻打阿鲁台,俘其大量马驼牛羊和部众。宣德九年(1434年),阿鲁台于母纳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山)和察罕脑刺间(今内蒙古五原以东地区)被脱欢出兵攻击,与儿子失捏干一起被杀,脱欢尽收其部众,东西蒙古一时俱为其所有。正统三年(1438年),阿鲁台所立阿台汗、丞相朵几只伯被脱欢与脱脱不花共同出兵,袭杀。

人物生平

鞑靼太师

明永乐初年,蒙古已明显分裂为两大部分,即西部蒙古的瓦剌和东部蒙古的蒙古本部。

约1402年(明建文四年),东部蒙古的鬼力赤被拥立为蒙古大汗,自是,明王朝称东部蒙古(即蒙古本部)为鞑。鬼力赤称汗后,阿鲁台为其部下,任太保枢密院知院。

1403年3月(明永乐元年二月),朱棣曾遣使致书鬼力赤及阿鲁台等诸大臣,要求“可汗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同年8月(明永乐元年七月)、1404年5月(明永乐二年四月)、1406年1月(明永乐三年十二月)、1406年4月(明永乐四年三月)、1407年11月(明永乐五年十月),明成祖朱棣前后数次派出使臣要求与蒙古通好,可鬼力赤一概不予理睬,有时还拘留使臣。在此期间,阿鲁台却多次向明使表示了“归诚之心”,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6月(明永乐四年五月)派出专人与之联系,阿鲁台则在1408年1月(明永乐五年十二月)遣使臣回族哈费思至明王朝进行“且奏求药”,并得到了满足。

1407年(明永乐五年),鬼力赤被传非元裔,引起部下不满,为部下所废。

1408年(明永乐六年),鬼力赤被阿鲁台等所杀。同年冬,孛儿只斤·本雅失里被拥立为蒙古大汗,阿鲁台为太师。至此,阿鲁台、马儿哈咱、脱火赤等组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联合战略

元顺帝北归后,北元形势日趋严峻。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派20万大军,包围了南起辽河畔的金山,北至松嫩江交汇处的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东至伊通河饮马河纳哈出大军。纳哈出被迫投降。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廷在原纳哈出所辖地域设置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部部众分别组成,史称“兀良哈三卫”。明廷封三卫封建主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廷欲以此切断蒙古特别是科尔沁部向外发展的余地。

1399年,惠宗七世孙额勒伯克可汗被卫拉特之巴拉图、乌格尔哈什哈所弑。4万卫拉特叛逃。从此卫拉特以强大兵力不断东扰。

阿鲁台利用他个人与兀良哈三卫头目的“亲家”关系,以支持兀良哈三卫南迁大宁为条件,发展了鞑靼部与兀良哈三卫的战略联合。为组织鞑靼与兀良哈三卫联军,科尔沁利用与兀良哈三卫相邻的地缘关系,积极组织各部向三卫驻牧地东迁(特别是组织郭尔罗斯部向福余卫迁徙)。使兀良哈三卫在关键时刻被阿鲁台遗弃,兀良哈三卫受到朱棣的沉重打击,兀良哈寇党老弱皆诣军门,俯伏待罪,永乐皇帝命人释之。

1409年(明永乐七年)初,阿鲁台和孛儿只斤·本雅失里率兵出击瓦剌,被马哈木等击败,退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阿鲁台虽兵败,但未遭受重大打击,仍自持力强,与明王朝为敌。同年7月,杀死明使郭骥。8月,明成祖朱棣命率10万骑征阿鲁台和本雅失里;9月,丘福孤军轻进,在胪朐河上游被阿鲁台和本雅失里打败,全军覆没。

1410年(明永乐八年)3月,朱棣率50万大军征讨阿鲁台和本雅失里。6月,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分裂,本雅失里率部西走,阿鲁台则率部东奔。明军首战孛儿只斤·本雅失里,蒙古军大败,本雅失里仅以7骑脱走,西入瓦拉;明成祖朱棣复率兵向东,大败阿鲁台部于兴安岭。同年冬,阿鲁台被迫遣使贡马,与明王朝修好。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明王朝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从1410年至1424年,明成祖率数十万大军连续5次亲征蒙古,所幸在这极端危急的形势下,科尔沁迅速崛起,其崛起的显著表现就是1425年科尔沁诸部的统一和孛儿只斤·阿岱被拥立为全蒙古大汗。

逃避策略

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阿鲁台乘瓦剌军被明军战败之机,与瓦剌开战,马哈木败亡,部众溃散,其子脱懽被俘,在阿鲁台家中充当家奴,后被释放回归瓦剌。

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瓦剌部在兀古者河大败阿鲁台部。

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阿鲁台出兵瓦剌,大败瓦剌太平部。阿鲁台以从顺的姿态结好明王朝,本是权益之计,当其势力恢复之后,便不愿再受明王朝的羁绊。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与明王朝失和,并驱骑南下。

1422年(明永乐二十年)春,阿鲁台挥兵大举攻入兴和。朱棣惟恐阿鲁台势力扩大。遂于1422年(明永乐二十年)、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和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3次率大军亲征阿鲁台。阿鲁台则采取迂回战术,避不决战,不与明军直接对垒,尽管如此,阿鲁台的实力仍受到很大消耗。此时,瓦剌部正在迅速扩张实力,马哈木之子脱懽经过几年的休整后,实力大增。

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乘机攻打阿鲁台,大败阿鲁台所部。阿鲁台部署离散,势力大为衰落。

仁宣缩边

1425~1426年(明洪熙元年至宣德元年)间,阿鲁台拥立阿台王子即汗位(即阿岱可汗)。但此时的大汗,已经无权与明王朝交往,完全成为傀儡。

1428年(明宣德三年)以后,阿鲁台所部西迫于瓦剌部的威胁,东受兀良哈三卫的压力,南迁至明宣府以西的大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边外一带驻牧,并零零星星地寇扰明边。

1431年(明宣德六年)初,阿鲁台与瓦剌脱欢部进行大战,阿鲁台败北,所部2000人马驻牧于集宁海子西北岸,其统治已经陷于瘫痪状态。1432年(明宣德七年),福余等三卫企图乘虚攻掠阿鲁台,被阿鲁台所败。同年冬,阿鲁台率众东行,鼓勇进攻三卫,站住了脚跟。

1433年(明宣德八年)3月,阿鲁台使臣自辽东入贡,一反多年中自大同市、宣府入境的惯例,引起明王朝边臣的警惕。然而,阿鲁台其部下人穷马困无衣无褐,降明者接踵而至,阿鲁台所部已是日薄西山,无力继续控制局面了。

1434年(明宣德九年)3月,瓦剌脱欢所立脱脱不花可汗率众袭击阿鲁台,杀掠他的妻子部落,阿鲁台与失捏干等率残部13000人徙居母纳山、察罕脑包(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拉山一带)等处。同年8月,瓦剌脱欢出兵给予阿鲁台最后一击,阿鲁台、失捏干被杀,部署溃散,其所立阿台汗等残部百余人遁往阿察秃之地。

主要成就

官职

鬼力赤时期,曾任太保枢密知院一职。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阿鲁台被明朝封为和宁王。

1414年时,阿鲁台的汉文官称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丞相、枢密院为头知院”。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明史·鞑靼传》

明实录

《汉译蒙古黄金史纲》

参考资料

阿鲁台-明代东蒙古首领.内蒙在线.2024-01-23

阿鲁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3

阿鲁台.内蒙古史志鉴传媒学会.2024-01-23

阿鲁台.名人简历.2022-12-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