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门坎

贵州石门坎,即石门乡,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下辖乡、贵州省极贫乡镇之一。石门乡位于贵州乌蒙山腹地,因一块天然巨石犹如一道大门,成为这里的地标,故又称作“石门坎”。

石门砍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16年底,石门砍实现村村通油路。2020年底,石门乡所有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2023年,石门砍牛存栏8134头,猪存栏6563头,羊存栏6127只,家禽存栏224120羽。

石门坎是基督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宣教的第一个据点,也是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根据地,被人比喻为苗疆的文化圣地。1904年,西方传教士塞缪尔·柏格理来到石门坎,他与一批西方传教士以及中国汉族、苗族同事发起完成一场苗族文化振兴运动:在石门坎建立学校,培养苗族人才,开创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开办了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一所中学,培养出苗族历史上第一位博士;创制了苗文,改变了花苗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首开中国近代双语教学的先河;掀起了石门坎区域全民阅读的浪潮;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建造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游泳池和足球场,创建乌蒙山区第一个西医医院,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建立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等。这次文化运动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沿革

中国第一个双语教学学校

黑白染色图片为1949年外国传教士制作的幻灯片,在西方人眼中拥有“文化圣地”、“海外天国”、“云的那一边”等美誉。这种盛况持续到二十世纪50年代,1905年,直到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开始在石门坎兴建学校,并于第二年开始招生,开启了让当地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双语教学学校,开了男女学生同校的先河,修起了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球场。

文化

文字和文化

除了办学校,柏格理还着手整理苗族文字和文化。当时,苗族并没有文字,人们靠着古代歌谣传承历史故事。柏格理会同精通英文的苗汉知识分子,潜心研究,经过几次失败,终于为苗族创立了简明易学的拼音文字。

社会

教育事业

当石门坎学校第一批苗族学生小学毕业时,1913年,石门坎破天荒派一批小“留学生”到成都市学习,他们毕业后全部回到了石门,并成为当地第一代苗族教师.石门坎的交通并不发达,即使在2011年,贵州省的公路网也很少延伸到石门坎。但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事例来讲述石门坎的发达程度:如果要从国外寄信到石门坎,只需要在信封上写下“中国石门坎”的地址,邮差就能把信件准确地送到这里。

体育事业

伯格理把自己热爱的足球运动带到了石门坎,这让石门坎人的足球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远近闻名。除此之外,伯格理还重视体育精神,30年代的石门坎有着完全按照现代标准设置的运动会,无论是柏格理还是他的继任者,都在发展教育、文化、技术、经济的同时,把体育放在很高的位置。学校除了开设有文艺课、体育课,还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爬山、拔河、田径、骑马、舞蹈、歌舞等多项活动。在1936年举办的柏林奥运会上,中国足球队中就有来自石门坎的队员,而在1959的国家足球队里,石门坎人也不在少数。

医疗卫生

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

这里有过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和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这里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和报告地方性氟病的地点。

参考资料

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 | 威宁石门坎,变了!.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4-03-19

..2024-03-19

决战贫困·五年攻坚路|石门产业,从一波三折到柳暗花明.百家号.2024-03-19

今日石门坎.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9

..2024-03-19

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中国知网.2024-03-19

贵州边缘小村落石门坎百年文化沧桑.新浪网.2024-03-19

..2024-03-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