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丸,中成药名,由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等十味药材制成,为黑褐色的糊丸,气香,味微苦。该药有丸剂、片剂、胶囊剂三种剂型,为处方药。
小金丸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淋巴结结核、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孕妇、哺乳期妇女、疮疡阳证者禁用。脾胃虚弱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运动员慎用。不宜长期使用。
小金丸含五灵脂,不可与人参同时服用;因含制草乌,不宜过量久服。有文献报道小金丸可引起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该药应密封贮藏。
主要成分
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树、醋苯甲酸、醋没药、五灵脂(醋制)、酒当归、地龙、香墨。
性状特征
小金丸为黑褐色的糊丸,气香,味微苦。
方义简释
方中制乌头温经散寒,通络祛湿,为君药。地龙活血通经;木鳖子消痰散结;酒当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醋炒五灵脂活血通脉止痛;醋乳香、醋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六药合用,共为臣药。枫香脂、香墨消肿解毒;人工麝香辛香走窜,温经通络,解毒止痛,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功。
处方来源
功能主治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淋巴结结核、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用药指征
症状: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皮色不变,结节部位肿硬疼痛,月经色暗、有血块。
舌象:舌质淡红,有瘀点或瘀斑,舌苔白厚。
脉象:脉弦滑。
用法用量
1.糊丸:0.6g/丸或0.06g/丸。成人0.6g/次,2次/日,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小儿0.3g/次,7岁以下小儿0.15~0.2g/次。如流注破溃及久溃者,以6g分5日服完。
2.水丸:每10丸6g,每100丸3g或6g。1.5g/次,餐前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3.片剂:0.3g/片。0.6g/次,病重者1.2g/次,2次/日。如流注破溃者及久溃者,以6g作为5日量分服。7岁以上小儿0.3g/次,7岁以下小儿0.15~0.2g/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4.胶囊剂:口服。一次3~7粒,一次4~10粒,一日2次,小儿酌减。
禁忌与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疮疡阳证者禁用。
脾虚弱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运动员慎用。不宜长期使用。
该药含五灵脂,不可与人参同时服用。又因含制草乌,不宜过量久服。
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小金丸可引起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皮疹、多形红斑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皮肤潮热、肿胀、瘙痒等,有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病例报告。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腹胀、便秘等。
现代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该药含人工麝香以麝香酮(C16H30O)计,不得少于0.63mg。
小金丸对腺泡和导管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纤维母细胞摄取14C-甘氨酸,减少胶原蛋白纤维合成,又能促使组织细胞吞噬胶原纤维及其断片,增强细胞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水解胶原纤维,从而消除纤维细胞的增生、粘连。并能显著抑制癌细胞核酸代谢,减少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显著抑制异常组织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又有降低全血黏稠度、改善高凝状态和受损疼痛阈值,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
临床应用
小金丸可用于治疗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癌等。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乳癌、甲状腺癌,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有报道,该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皮肤转移,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该药加减治疗中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尚可。现多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淋巴结核、膝关节滑膜结核、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冷性脓肿、类风湿性脊椎炎、关节炎等与中医阴疽相类者。
药品类型
小金丸为处方药。
制法
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等十味,除人工麝香外,其余木鳖子(去壳去油)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人工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每100g粉末加淀粉25g,混匀,另用淀粉5g制稀糊,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鉴别
剂型与规格
有丸剂、片剂、胶囊剂三种剂型。每100丸重3g;每瓶(袋)装0.6g;每100丸重6g;每10丸重6g。
贮藏
密封。
参考资料
小金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5-02
小金丸.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