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草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平卧或上升的习性,其植株上带有匍匐茎,长度通常在10-20厘米之间,表面覆盖着白色的长柔毛,尤其是幼嫩部位更为显著。随着植株的老化,茎部可能会呈现出紫绿色。基生叶的数量较多,相对于茎生叶而言更大。
形态特征
青鱼草的叶片质地为纸质,形状多样,可以是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尺寸变化较大,最长可达14厘米,最宽可达5厘米。叶子的顶部通常是钝的至圆形,底部逐渐变窄并向下延伸,边缘可能呈现不规则的波状圆齿或浅波状齿,也可能是几乎全缘的状态。叶片两面均被疏糙伏毛或疏柔毛覆盖,尤其在脉络处较为密集。叶柄的长度一般在1-2.5厘米范围内,也可能更长,具有狭窄的翅翼,颜色可能是紫绿色或浅绿色。花朵簇生于顶生的间断穗状轮伞花序中,花轮紧密聚集,由多个花朵组成。苞片下部类似叶状,向上逐渐缩小,变成披针形。花萼呈漏斗状,具有10条脉纹,长约5厘米,只有萼齿外部和边缘被稀疏的柔毛覆盖,萼齿呈狭三角形或短三角形,大约是花萼长度的一半。花冠呈管状,颜色为淡蓝色或淡红紫色,长度约8-10毫米,外部被疏柔毛覆盖,内部仅花冠管部分被疏微柔毛覆盖,在接近基部的位置形成毛环。花冠的上唇短而圆,顶部微凹,下唇宽阔,中间裂片呈狭扇形或倒心形,两侧裂片则为长圆形或近似椭圆形。雄蕊的花丝被疏柔毛覆盖或几乎没有毛发。子房没有毛发覆盖。花盘的裂片并不明显,前面有一个比子房裂片小的蜜腺。果实成熟后的小坚果呈倒卵状三棱形,背面具有网状皱纹,合生面占据了腹面的大约三分之二。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至7月,果期则是5月至11月。
栖息环境
青鱼草主要生长在海拔1400米的溪流旁、道路边、农田周围以及湿润的草坡地带。
分布范围
青鱼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主要见于云南蒙自、西畴等地,而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省份也有广泛分布。此外,这种植物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发现。
用途
青鱼草的全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痈疽疔疮、火眼、乳痈、鼻衄、咽喉炎、肠胃炎、急性结膜炎、烫伤、狗咬伤、毒蛇咬伤,以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症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青鱼草常常与紫背金盘混淆使用。
参考资料
草本植物.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12
匍匐茎.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12
花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12
乳痈.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