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环毛蚓

湖北环毛蚓(Pheretima hupeiensis Micharlsen 1895)是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类(Oligochaeta)、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巨蚓科、环毛蚓属(Pheretima)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省福建省、北京、吉林省等省、市以及长江下游各地。

分类地位

湖北环毛蚓(Pheretima hupeiensis Micharlsen 1895)是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巨蚓科、环毛蚓属(Pheretima)的一种。

形态特征

体长70一222毫米,体宽3一6毫米,体节110一138个。口前叶为上叶的,背孔自XI一XII节间始。环带占3节。腹面有刚毛,其他部分刚毛细而密,每节70一132条,环带后较疏。背腹中线几乎紧接。14一22(VIII)在受精卵囊孔菌间。10一16在雄孔间。雄孔在XVIII节腹侧的刚毛线一平顶乳突上开孔。受精囊孔3对。盲肠锥状。贮精囊、精巢和精漏斗所在体节被包裹在一大膜质囊中,背、腹两面相通。无精巢囊。前列腺发达。副性腺圆形,附于体壁上。受精囊狭长形,其管粗,盲管比本体长2倍以上,内4/5弯曲,末端稍膨大。活时背部体色为草绿色,背中线为紫绿色带深橄榄色,腹面青灰色,环带为乳黄色。

主要分布

我国湖北、四川省福建省、北京、吉林省等省、市以及长江下游各地。

经济价值

湖北环毛蚓体长70一220毫米,宽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大的泥土中养殖,以作水产饵料较好。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