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意,是一位出生于1957年12月的男性,来自安徽省肥西县。他在1978年3月至1984年12月期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并在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5年,他考取了本校在职博士研究生,并在1989年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期间,他受德国洪堡基金会的邀请,在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任洪堡研究员。自1993年10月起,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周先意曾多次获得学术和荣誉奖励,现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他历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曾兼任近代物理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此外,他还担任了多个学术兼职,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量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核技术》与《教育与现代化》编辑委员会委员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3月至1984年12月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
1984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85年考取该校在职博士研究生,198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4年至1996年在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任洪堡研究员。
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多次获得学术和荣誉奖励。
1994年至1996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98年9月至1999年1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主任。
1999年11月至2001年4月任近代物理系主任。
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任理学院副院长。
2003年11月至2008年11月任人事师资处处长。
2008年1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
2010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2018年5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研究领域及成果
长期从事固体物理、量子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凝聚态物理、核技术与凝聚态物理的交叉学科、量子计算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等十多项科研项目,已在Phys. Rev. Lett.,Phys. Rev.A, Phys. Rev.B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07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承担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等十数项研究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指导研究生9名,其中1人已获博士学位,3人获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量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核技术》与《教育与现代化》编辑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代表性论著
张天昊、翁惠民、范扬眉、杜江峰、周先意、韩荣典、张苗、林成鲁,“He+ 注入 Si (100) 缺陷退火效应的慢正电子束研究”,核技术 第24卷(2001年)第4期,253-258
1. Jiangfeng Du, Mingjun Shi, Xianyi Zhou, Yangmei Fan, Bnagjiao Ye, Rongdian Han and Jihui Wu, “Implementation of a quantum algorithm to solve Bernstein-Vazirani’s parity problem without Entanglement on an 系综 quantum 计算机”, (accepted by PRA)
J. F. Du, M. J. Shi, J. H. Wu, X. Y. Zhou and R. H. Han, “Implementing universal multi-qubit logic gates in three and four spin systems at room temperature” e-print: 船桨ph/0008110; PRA 63(2001), 042302
X. Y. Zhou, T. H. Zhang, X. F. Zhang, H. M. Weng,Y. M. Fan, J. F. Du and R. D. Han, “Defect property of He+ implanted 硅 probed by slow positron beam”,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363-365 (2001), 475-477
1. Xianyi Zhou, Linhua Zhai, Jiangfeng Du and R. D. Han, “Free 容积单位 changes in -irradiated 聚乙烯 and polytetraflourethylene”, J. Mater. Sci .\u0026 Tech. 16 (2000), 302-304
周先意、朱凯、张天昊、叶邦角、杜江峰、周永钊、韩荣典,“分子束外延生长硅薄膜缺陷性质的单能慢正电子束研究”核技术 第23卷(2000年)第2期,69-73
周先意、叶邦角、朱凯、张天昊、杜江峰、周永钊、韩荣典,“用单能慢正电子束测量硅中的正电子迁移率”核技术 第23卷(2000年)第4期,209-212
X. Y. Zhou, W. Bauer-Kugelmann, J. Stormer, G. Kogel and W. Triftshauser, “ Positron trapping in a co-evaporation epitaxial superconducting thin 电影 YBa2Cu3O7-x”, Phys. Lett. A225, 143-148(1997)
X. Y. Zhou, Xuekun Lu, H. Jiang, W. Bauer-Kuge“The
X. Y. Zhou, Z. H. He and Q. R. Zhang, “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the metallic glass Zr76(FexCu1-x)24”, J. Phys.: Condens. Matter 9, 4139-4143(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