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果

薜荔果,别名奶母、水馒皮、木莲,是桑科薜荔(Ficus pumila L)的成熟花序托,花序托膨大呈梨形或倒卵形,呈黄棕色、紫棕色或黑褐色,长2-6厘米,直径1.5-4厘米,可入药。薜荔果主产于江苏省四川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采摘后,除去杂质,用温水浸软,纵切4片,干燥。性味甘、涩、平,具有壮阳固精,利湿通乳,活血,消肿等功能。主治产后缺乳,乳糜尿,淋浊,遗精、阳痿、月经失调便血肾虚腰痛等。薜荔果最早在《本草拾遗》中有所记载。

文献记载

薜荔果始载于唐朝《本草拾遗》,在地景条下,云:“薜荔夤缘树木,三、五十年渐大,枝叶繁茂,叶圆,长二、三寸,厚若石苇,生子似莲房,中有细子,一年一熟,子亦入用,房破血;一名乳源木莲,打破有白汁,停久如漆,采取无时也。”对其药用部位分成茎枝和果实,而且全果入药,并提出别名“木莲”。

宋代《本草图经》云:“薜荔、木莲、络石、石血极相类,但茎叶粗大如藤状。木芙蓉更大如络石,其实若莲房。”描述与薜荔容易混淆的品种,指出薜荔与薜荔的区别。

明代《本草纲目木莲项下,时珍曰:“木芙蓉延树木垣而生,四时不雕,厚叶坚强,大于络石。不花而实,实大如杯,微似莲蓬而稍长,已如无花果之生者,六七月,实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大如稗子,一子一须。其味微涩,其壳虚轻,乌鸟童儿皆食之。”准确地描述了薜荔隐花果的外观形态,并且提到“不花而实”的隐花果特征,但未谈及隐花果的分类。在释名中云“薜荔、木馒头、鬼馒头、木莲、馒头、象其行也。”对别名也做了相应的记载。

清代《得配本草》薜荔:“一名木馒头,一名薜荔”。《植物名实图考》云:“木莲即薜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俗以其实种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肯定地指出木莲即薜荔,并首次提到可以食用。

形状特征

薜荔果是桑科薜荔的聚花果。花托膨大呈梨形或倒卵形,黄棕色、紫棕色或黑褐色,长2-6厘米,直径1.5-4厘米。顶端近截形,微凹,中央有1稍突出的小孔,孔内有膜质小苞片充塞,孔外常有细密的褐色绒毛。下端渐狭,有的残留有短果梗。质坚实而轻,内生多数浅棕色单性花,或细小棕黄色圆球形而有光泽的瘿果。气微,味涩。薜荔果以个大、色泽黄棕、肉厚者为佳。

性味

甘、涩、平。

产地

薜荔果主产于江苏省四川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用温水浸软,纵切4片,干燥。

功能主治

薜荔果可用于产后缺乳,乳糜尿,淋浊,遗精、阳痿、月经失调便血肾虚腰痛。

薜荔果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花粉、瘦果、果皮和种子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薜荔花粉含有蛋白质、总糖等;花被含有果胶,是一种良好的果胶资源。除去花及瘦果的花序托含芦丁、内消旋肌醇蒲公英甾醇、β-谷甾醇及β-香没药树素。薜荔果多糖有抗肿瘤的作用,对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现象似有纠正作用,且对放疗和化疗后的骨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薜荔还可用于治疗其他恶性肿瘤,对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癌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药理学研究显示,薜荔果中有抗菌、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诱导、抗炎药镇痛和驱蛔虫病等活性成分。

现代研究

薜荔果含挨砻地堵皂苷A、B、C、D以及王不留行黄酮苷、异肥皂草苷。还含植酸钙镁、磷脂豆甾醇等。有壮阳固精,利湿通乳,活血,消肿等功能。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