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驹

邓志驹,出生于同德街道,粤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院长、香山粤剧研究院院长、广东粤剧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务。

邓志驹9岁起在剧团演戏,1979年起师承曲艺名家关楚梅学习唱功基础,1981年考入广东粤剧院。20世纪90年代,邓志驹拍摄出版了数百首粤曲卡拉OK曲目,同时演出过《仕林祭塔》《洛神》《光绪皇夜祭珍妃》等剧目,曾获广东粤剧院唱腔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演艺大赛银奖、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等奖项。除了从事表演,他还担任粤剧团的领导工作,策划、监制了多部粤剧并致力于粤剧推广。1996年,邓志驹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评为“送戏下乡积极分子”。20世纪90年代末,邓志驹还参与创办了广东电视台《粤韵风华》和南方卫视《越唱粤好戏》栏目,并参演粤剧连续剧《72家房客》等作品。

2000年,邓志驹协助广东粤剧学校组建了广东粤剧青年团,并任团长。建党85周年时,他策划重排现代粤剧《山乡风云》,创剧目单场演出收入10万元的纪录。2008年,香山粤剧团在中山市成立,并成为广东粤剧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邓志驹任该基地的负责人,先后策划、监制和主演了《血沃共和花》《临川四梦》等多部原创剧目,改编《白蛇传》《百花公主》等传统剧目。2013年9月,邓志驹推出粤剧《六祖惠能》,该剧首演即得到红线女、罗家宝陈笑风等粤剧大师的肯定。次年,由粤剧编剧家秦中英执笔编写,在该剧基础上再打造《南国菩提》,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十余个奖项。

2016年12月,邓志驹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2016年度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2019年12月10日,在他的组织下,纪念香山籍香港特别行政区粤剧编剧大师唐涤生逝世六十周年展览等系列活动在中山开展。2023年3月,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正式成立,邓志驹任院长。10月15日,邓志驹参加《菊坛初探——戴晓静粤剧表演专场》活动,并与戴晓静对唱粤曲《琵琶行》。

邓志驹从艺几十年,痴迷于钻研粤港澳不同流派的粤剧唱腔,深受薛觉先罗品超、罗家宝、陈笑风等三地名家的影响,尤其是香港粤剧伶王新马师曾,邓志驹也因此获得了“新马腔传人”的美誉。同时,邓志驹几乎买遍各年代所有粤剧名家唱片,还用收藏的唱片在香山粤剧团内建立了一座粤剧声像博览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邓志驹出生于广州白云鸦岗村,从小就感受粤剧文化的熏陶。9岁时,邓志驹就在剧团演戏,读书上学时,经常请假去唱戏,甚至去考剧团,因此被班主任批评。十来岁的邓志驹一心要唱戏,无论是曲艺团、粤剧团、木偶团招演员他都去考,但都一一失败了。在他考广东音乐曲艺团失意之时,却被主考官之一、曲艺大家关楚梅收为入室弟子,学习唱功基础。1981年,17岁的邓志驹考进广东粤剧院

在广东粤剧院,他得到众多名师的指导,但依然和师父关楚梅保持联系,经常把自己唱的曲录下来给师父听。为了获得老师的认可,他更为扎实地训练,并搜罗了各种名家的磁带、唱片,一边听一边模仿他们的唱腔,其间系统模仿了新马师曾的唱腔。

演艺经历

20世纪90年代初,邓志驹在第一张粤曲卡拉OK镭射唱片中,以一首新马师曾的名曲《万恶淫为首》风靡大街小巷。后来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东华三院”大型慈善晚会,特邀他参与演出。邓志驹以一曲《胡不归》之“哭坟”征服香港观众,获称“新马驹”。同时他还拍摄出版了《万恶淫为首》《夜吊秋喜》《禅院钟声》等数百首粤剧卡拉OK曲目,卡拉OK影碟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也因此获得“新马腔传人”的美誉。

另外,邓志驹也演出过《仕林祭塔》《洛神》《光绪皇夜祭珍妃》《拉郎配》《选女婿》 《活捉三郎》等剧目,曾获广东粤剧院唱腔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演艺大赛银奖、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等奖项。

20世纪90年代末,电视更加普及,邓志驹参与创办了广东电视台《粤韵风华》和南方卫视《越唱粤好戏》栏目,担任主演、客席主持,不遗余力演了许多粤剧小品、连续剧,让粤剧随着电视荧幕,传播到千家万户。当年的粤剧连续剧《72家房客》是不少年轻人的童年回忆。除了从事表演,他还多年担任粤剧团的领导岗位工作,策划、监制了多部粤剧及粤剧推广活动,1996年,邓志驹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送戏下乡积极分子”。

2000年,邓志驹协助广东粤剧学校组建了广东粤剧青年团,邓志驹任团长。2002年4月21日是素有 “ 慈善伶王 ” 之美誉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新马师曾逝世五周年纪念日 , 邓志驹在广州举办“追忆伶王“专题慈善演出晚会,并分别演唱了新马师曾的几首名曲《凤烛烧残泪未干》 《啼笑姻缘》《仕林祭塔》《胡不归之哭坟》等。2005-2007年,他担任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建党85周年时,他策划重排现代粤剧《山乡风云》,创剧目单场演出收入10万元的纪录。

2007年,邓志驹带着粤剧来到中山市,在这里,他相继成立了吕文成广东音乐艺术中心、粤剧声像博览馆、陈冠卿纪念馆,成为粤剧地区共有的资源。次年,香山粤剧团在中山成立,并成为广东粤剧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邓志驹任该基地的负责人。邓志驹在这里相继策划、监制和主演了《血沃共和花》《六祖慧能》《南国菩提》《临川四梦》《朝夕星辰·杨殷》《白门柳·董小宛》等多部原创剧目,改编《白蛇传》《百花公主》《风月救风尘》等传统剧目。他组织《香山大戏台》逢周六早上在紫马岭作公益演出,超过300场。《粤韵悠扬传万家》每年在中山市各镇街送戏进社区,超过200场。《南国红豆发新枝》每年在中山的大、中、小学,送戏进校园。邓志驹获中山市委宣传部推荐,省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基层文化能人”称号。

2011年,香山粤剧团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展现革命志士陆皓东光辉形象的大型粤剧《血沃共和花》在中山纪念堂公演,邓志驹是这个戏的艺术总监。次年,邓志驹决定打造一台融合六祖惠能、粤剧、广东音乐等岭南文化名片的粤剧。他集结作家何初树、粤剧编导梁建忠等人,沿着六祖足迹,历经一年多采风、打磨,于2013年9月正式推出粤剧《六祖惠能》。该剧首演即得到红线女罗家宝陈笑风等粤剧大师的肯定。2014年,由当时90岁高龄的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执笔编写,在该剧基础上再打造《南国菩提》,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十余个奖项。

2016年9月23日,“纪念粤剧慈善伶王新马师曾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由广东香山粤剧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本次演出由邓志驹及新晋青年花旦黄嘉裕领衔主演新马师曾首本名剧《光绪皇夜祭珍妃》,分饰光绪皇和珍妃。同年,邓志驹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16年度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2019年12月10日,在他的组织下,纪念香山籍香港特别行政区粤剧编剧大师唐涤生逝世六十周年展览等系列活动在中山开展。2021年11月24日下午,邓志驹受邀到白驹荣、陈冠卿粤剧艺术传承培训基地进行《卿本多情》主题讲座。2023年3月,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正式成立,邓志驹任院长。10月15日,邓志驹参加在广州江南大戏院举办的《菊坛初探——戴晓静粤剧表演专场》活动,并与星海音乐学院教师戴晓静对唱粤曲《琵琶行》。

主要作品

粤剧粤曲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邓志驹拍摄出版了《万恶淫为首》《夜吊秋喜》《禅院钟声》等数百首粤曲卡拉OK曲目,演出过《仕林祭塔》《洛神》《光绪皇夜祭珍妃》《拉郎配》《选女婿》 《活捉三郎》等剧目。香山粤剧团成立之后,邓志驹在这里相继策划、监制和主演了《血沃共和花》《六祖六祖慧能》《南国菩提》《临川四梦》《朝夕星辰·杨殷》《白门柳·董小宛》等多部原创剧目,改编《白蛇传》《百花公主》《风月救风尘》等传统剧目。

参演节目

20世纪90年代末,邓志驹参与创办了广东电视台《粤韵风华》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越唱粤好戏》栏目,并担任主演、客席主持。

参演电视剧

艺术风格

“新马腔”公认难唱,而邓志驹可以演绎得非常神似。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第一张粤曲卡拉OK镭射唱片中,以一首新马师曾名曲《万恶淫为首》风靡大街小巷。他的唱腔深受薛觉先、白驹荣、罗品超、罗家宝、陈笑风、何非凡任剑辉等三地名家的影响,尤其是香港粤剧伶王新马师曾。他从老唱片“偷师”,吸取前辈艺术的精华。每唱前人的曲,他都融入自己钻研的心得,赋予时代气息,包括声音、气息的使用,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但是不改变原唱腔的精髓。

后来,邓志驹担任根据香山粤剧团原创作品《六祖惠能》改编的《南国菩提》主演。在唱腔设计方面,该剧坚持以梆簧为主,大量收集和使用粤剧传统曲牌,把粤剧大师白驹荣的禅腔二黄、陈笑风“风腔”特色的梵音、罗家宝的“虾腔”等充分运用到唱腔中。在结尾部分,导演还大胆地以一人一椅一曲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邓志驹在唱腔功力上的优势,通过一段惠能尽诉心中情的主题曲《梅影千年》,把佛家空无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全剧推向高潮。有粤调说唱文学研究者还认为,该剧主演邓志驹唱功了得,是近年粤剧演出中久违的好声腔。

社会任职

邓志驹是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院长、香山粤剧研究院院长,2022年8月当选广东粤剧促进会副会长。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现在靠唱来打动观众的粤剧演员并不多,邓志驹便是其中一个。(粤剧编剧家秦中英 评)

在粤剧的传承普及方面,邓志驹本身除了是一位出色的粤剧演员,表演、唱戏包括创作,是他的本分工作。可以说,邓志驹是在走一条粤剧粤曲大众文化普及之路,也是同行之中“少有人走的路”。(中山日报 评)

人物轶事

听磁带学习

作为地道的广东人,邓志驹从小便接受广府文化的熏陶。几岁起,邓志驹开始听粤剧唱片,14岁时被曲艺名家关梦梅收为入室弟子,专攻唱腔。邓志驹回忆,拜师学艺一年左右,他就考入广东粤剧院。在这里,他得到众多名师的指导,但依然和师父关楚梅保持联系,经常把自己唱的曲录下来给师父听。每次她都是一边听一边骂,听了两三年仍说他是大排档的水平。师父告诉他学艺术不能取巧不能花哨,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为了获得老师的认可,他更为扎实地训练,并搜罗了各种名家的磁带、唱片,一边听一边模仿他们的唱腔。为了寻找一套《啼笑姻缘》的黑胶唱片,他曾走遍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街小巷,前后耗时8年。新马师曾是邓志驹最崇拜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当他第一次通过卡带听到新马师曾的声音时,就感觉是“天外来音”。惊喜之余,他开始模仿他,数年之后竟能“以假乱真”。1990年,他录制了一曲《万恶淫为首》,通过卡拉OK影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获得“新马腔传人”的美誉。如今,在位于紫马岭公园香山粤剧内由邓志驹创办的粤剧声像博物馆中,还保留着所有与新马师曾有关的音像制品。  

唱片收藏家

邓志驹从艺45年,痴迷于钻研粤港澳不同流派的粤剧唱腔,唱功是他最犀利的艺术武器。他几乎买遍各年代所有粤剧名家唱片,反复听、练唱,甚至用收藏的唱片开了间粤剧声像博物馆。邓志驹的粤剧声像博物馆位于香山粤剧团内,坐落在中山市紫马岭公园半山腰。数十个整面墙宽的陈列柜,仅展示了他收藏量的十分之一。从20世纪初的黑胶唱片,到70年代的卡带,再到21世纪的CD、VCD,在他看来,唱片背后不仅是艺术家的一段生命,更承载着历史,可从中窥见中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

邓志驹最宝贵的一张唱片,是新马师曾现场版的《啼笑姻缘》,这是1977年香港艺术节的舞台录音。广州市粤剧与香港粤剧在唱腔、现场表演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而通过这套录音可了解香港当时粤剧表演的形态。宝物得来一波三折,先是朋友相送,后又经历一夜摧毁,唱片落在车上晒到变形,最后苦等五年,重获至宝。找到这张唱片的时候,他甚至激动得不忍马上走过去,而是掏出手机,录下一路走过去伸手拿唱片的全过程,作为圆梦的仪式。当时一张唱片一般三五十元,老板开价八百,邓志驹一分不还。他表示这不是钱能代表的价值,艺术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如今,这张唱片摆在粤剧声像博物馆的显眼位置,唯有知己到访,邓志驹方愿一起品听。

参考资料

追忆红线女|粤剧学院院长邓志驹:感念她对人才培养的不遗余力.新花城.2024-07-01

声声婉转 戏梦人生.中山网.2024-07-01

遇见广州|从广州鸦岗走出的粤剧名伶:邓志驹.南方+.2024-07-01

粤剧学者沙龙 | 听驹哥讲老唱片的故事.粤剧网.2024-07-12

“新马腔传人”邓志驹: 粤剧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1

邓志驹:痴情钻研三地唱腔,台前幕后多面手|人文湾区大咖说.南方+.2024-07-01

“新马腔传人”邓志驹: 四十载传承“南国红豆”初心不改.南方+.2024-07-01

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举办个人粤剧演唱会,助粤剧在高校传播.网易.2024-07-01

著名粤剧演员邓志驹先生走进白驹荣、陈冠卿粤剧艺术传承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1

七十二家房客.豆瓣电影.2024-07-10

广东粤剧促进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倪惠英当选连任会长.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2022-08-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