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子

南天竹子,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实。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等地。具有敛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咳,气喘,百日咳等病症。

形态特征

南天竹,别称南天烛、蓝田竹、杨桐、阑天竹、大椿、猫儿伞、小铁树、老鼠矢、珍珠盖凉伞,是一种常绿灌木,高度可达2米。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较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复总状花序,长13-25厘米,花直径约6毫米,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毫米,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栖息环境

南天竹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

生活习性

南天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能适应北方寒冷气候,但也喜阴湿环境,夏季忌烈日暴晒,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耐修剪,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抗性。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南天竹株型矮小症,枝叶秀丽,秋冬季节变红,果实累累,晶莹可爱,是优良的观叶、观果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广泛应用。盆栽可用于门厅、大厅、会议室等处摆放,显得高雅秀丽。也可制作小型盆景,布置书房、客厅,古朴典雅。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1]

饲养繁殖

播种繁殖:春播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取出晾干,播种深度为1~2厘米,覆土厚度为1~2厘米,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大约一个月即可发芽。扦插繁殖:选择健壮的母株,截取带叶的枝条作为插穗,长度约为10~15厘米,插入沙床中,保持湿度,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大约一个月即可生根。压条繁殖:选择健壮的母株,选取一年生的枝条,环剥后包上苔藓植物,用塑料薄膜固定,保持湿度,大约两个月即可生根。

参考资料

南天竹子.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4-11-07

南天竹子.医学百科.2024-11-07

《中药大辞典》:南天竹子.中医参考.2024-11-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