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粉英

周粉英(1917年7月3日-2008年7月6日),女,出生于如皋市白蒲镇,2007年勇敢公开自己日本女子挺身队屈辱经历,并留存证据,揭露日军暴行。

周粉英19岁时,与倪金成成为夫妻。1938年,年仅22岁的周粉英被关进了日军的“慰安所”。同年,周粉英被人赎出,与丈夫倪金成团圆。1983年,周粉英成为烈士家属,享受抚恤金。2007年4月,周粉英和儿子姜伟勋讲述了过去慰安妇的屈辱经历。2007年8月,周粉英向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申请对日本的索赔诉讼。2007年9月,周粉英在白蒲镇杨家村接受采访,

直到2008年7月6日周粉英在家中去世都没有等到日方的回应。

周粉英是江苏省唯一一位公开自己身份的“活证人”,讲述了在“慰安所”被强暴的事实,并在如皋市司法局存有公证光盘。

人物生平

1917年7月3日,周粉英出生于江苏如皋市白蒲镇,在她出生前家中已经有四个孩子,她是第五个。家里入不敷出,周粉英丢弃后,又被邻居捡了回去。直到她5岁时被父母送到了对面村庄一户姓倪的人家做“童养媳”。1936年,19岁的周粉英与24岁的倪金成正式结为夫妻。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拉开了序幕,日军在占领区建立了大量的“慰安所”。根据《如皋县志》的记载,1938年三月日军侵占了如皋县烧杀抢掠,还设立了“慰安所”,供日军享乐。同年3月,日军开始烧杀抢掠,年仅21岁的周粉英与小姑子赶紧躲在了磨盘下面。但还是被日军发现了踪迹,绑了起来。周粉英被关进了白蒲镇上的原中兴旅馆,也就是日军的“慰安所”,当时已经有二十多个被抓了,按长相编号时,因为她长得比较漂亮,所以编号是“1”号。1938年端午节,在伪政府做事的杨书记见周粉英长得漂亮,便花钱将她赎了出来,但周粉英对丈夫专一,誓死不从,被放回了家中与倪金成团圆了。

丈夫倪金成因妻子遭日军羞辱,一直想去当兵找机会报仇。但镇里几次征兵倪金成都市因为周粉英的阻挠而没能当兵。1940年,周粉英一觉睡醒后倪金成不见了,倪金成加入了一支新四军队伍,从此一去不回。1941年7月,在一场战争中倪金成身亡,成为革命烈士。1943年,一个姜姓男人向周粉英提出结婚。1944年,周粉英孕育了一个孩子,名为姜伟勋。1950年3月,周粉英得知倪金成在战争中牺牲的消息。全国解放后,1983年周粉英成为烈士家属,每月能够领取的抚恤金从6元增加到400元。

2007年4月,周粉英对儿子姜伟勋讲述了过去慰安妇的屈辱经历。5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一行前往如皋市采访并慰问周粉英老人。5月下旬,如皋市妇联、如皋市白蒲镇红十字会等机构进行了对周粉英的捐款,社会各界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6月12日前往当初日军设立的“慰安所”取证。在7月2日前往如皋市党史办公室取证,并提供了之前搜集的证据。8月向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申请对日本的索赔诉讼。9月上旬,周粉英接受了采访揭露了“慰安妇身”份背后的故事。2008年7月6日,周粉英在家中去世。

人物事迹

公开身份

2007年4月26日《扬州晚报》上刊载了文章《“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去世》,雷桂英是当时南京惟一一名“慰安妇”活证人。周粉英在听到日本女子挺身队雷桂英去世的消息后,和儿子姜伟勋讲述了过去慰安妇的屈辱经历。随后又得知日本最高法院对中国劳工和 “慰安妇 ”两起诉讼案进行终审判决,在这两起诉讼案中一、二审判决均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中方的诉求,最高法院裁定原告中方败诉。周粉英决定公开曾经“慰安妇”的身份。5月,周粉英的儿子相继向如皋市妇联、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写信公开 了自己母亲被迫做 “慰安妇 ”的经历。5月10日,南通瑞慈医院将周粉英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治疗方案。1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一行人前往如皋采访并慰问周粉英老人,并且颁发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书》,周粉英成为第一位外地日本女子挺身队幸存者获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的终身援助。5月下旬,如皋市妇联、如皋市白蒲镇红十字会等机构进行了对周粉英的捐款,社会各界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6月12日,周粉英在儿子姜伟勋的陪同下于前往当初日军设立的“慰安所”取证。“就是这里。原来叫中兴旅馆,1938年3月23日,他们把我抓到了这儿……”周粉英由儿子姜伟勋背着,来到如皋市白蒲镇史家巷1号院门口。9月上旬,周粉英接受了采访,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思路清晰揭露了“慰安妇身”份背后的故事。2007年10月4日,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与笔者,从上海市专程驱车到江苏如皋杨家园村,在为她送上生活援助费的同时,也对老人进行了上午、下午(中午休息)前后长达5个小时的口述历史访谈。周粉英是江苏省唯一一位公开自己身份的“活证人”,讲述了在“慰安所”被强暴的事实,并在如皋市司法局存有公证光盘。

白蒲取证

2007年5月,周粉英想要日军的一个说法,决定状告日本政府并要求赔偿损失。在儿子姜伟勋的陪同下于6月12日前往当初日军设立的“慰安所”取证,得到了附近徐家珍老太的以及邓成湾的证词,姜伟勋将证词全部记录下来,并请证人查阅后按下了手印。随后几天姜伟勋带着扩音喇叭寻找日本女子挺身队的目击证人,最终拿到了严锦春老人的目击证人证言材料。在7月2日前往如皋市党史办公室取证,并提供了之前搜集的证据。8月向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申请对日本的索赔诉讼。但对此事,日本官方一直保持着否认的态度。直到2008年7月6日,周粉英在家中去世,都没能等来回应。

影响和评价

影响

周粉英公开“慰安妇”的身份这一事件,一经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对周粉英愿意站出来揭露那段历史感到无比钦佩。她的勇气获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敬佩,不光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新华出版社等数十家媒体联袂而来对周粉英老人进行采访,还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等研究单位都曾派出研究员专程赶到如皋杨家园村为周粉英老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评价

“周粉英的存在保全了一段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活教材,同时对否认历史的日本右派分子更是一个响亮有力的回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这样评价道。

“无论是日本老兵,还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慰安妇’,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作为后人,不要记住仇恨,而是要点亮心中和平的灯。”——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更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说,中国“慰安妇”的血泪记忆不容忘却。

参考资料

生命不可承受之痛:一名中国“慰安妇”的血泪控诉.中国日报网中文资讯.2023-07-09

一位二战时期被强迫为“慰安妇”老人的访谈史料.国家公祭网.2023-07-09

江苏最后一名公开身份的“慰安妇”黯然离世.中国新闻网.2023-07-06

亚洲最大“慰安妇”旧址终成纪念馆 讲述慰安妇血泪记忆.观察者.2023-07-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