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生卒年不详),字伯宗,扶风县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将领,活跃于汉明帝至汉章帝时期。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耿恭在刘庄派刘张征讨车师时担任司马;平定车师后,汉明帝设西域都护,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上任后促使乌孙国向东汉朝廷纳贡。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至建初元年(公元76年)对北匈奴的作战中,耿恭统率数千人,从金蒲城转战到疏勒城,在敌众我寡的处境中,陷入水尽粮绝的险境,战数月,战斗到仅存二十六人,北匈奴仍然无法破城。等到刚即位的汉章帝派援军将耿恭等疏勒城守军解救并护送到玉门时,只剩十三人。耿恭经此一战成名,汉章帝任命其为骑都尉,一年后又升任长水校尉。建初三年(公元78年),耿恭平定十三个羌人部落叛乱。后因与汉章帝舅父马防发生冲突,遭人弹劾被捕入狱,后被免职,返回家乡扶风茂陵,在家中去世。
耿恭在东汉与车师、乌孙、北匈奴、羌的军事、外交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汉章帝时,中郎将郑众赞赏耿恭“不为大汉耻”,司徒鲍昱赞扬耿恭“节过苏武”。
人物生平
出身将门
西汉刘彻时,耿恭的先祖由巨鹿县举家迁徙至茂陵。新朝时,耿恭的祖父耿况,被王莽任命为上谷郡太守。刘秀称帝后,封耿况为隃糜县侯,封耿恭的叔父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好畤县侯。
耿恭的父亲耿广,官至中郎将,耿恭年少时,父亲便已去世,耿恭在母亲照料下长大。
担任校尉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刘庄派窦固、耿秉、刘张出兵攻打西域车师国,刘张任用耿恭为司马,耿恭开始展露军事才能。车师战败,投降东汉,汉明帝设西域都护,设戊己校尉一职,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驻军车师金蒲城(今奇台县西北),同时任命关宠为戊己校尉,驻军车师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各领兵数百人,镇守西域。
耿恭走马上任后,前往乌孙国进行招抚。乌孙国得知汉明帝设西域都护,并派兵驻扎,便臣服东汉,向汉明帝朝贡示好,并派王子入朝侍奉,换取东汉朝廷信任。耿恭兵不血刃,收服乌孙。扩大了东汉在西域的影响力。
抵御匈奴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北匈奴左谷蠡王率军两万攻打车师,耿恭派三百将士前往前线督战,途中与北匈奴大军遭遇,全军覆没。北匈奴攻破车师国,斩杀车师后王安得,进逼金蒲城,耿恭登城迎敌。耿恭在箭镞上涂抹毒药,向北匈奴军喊话,称那是大汉神箭,将箭射向北匈奴军,北匈奴军感到恐惧。耿恭趁机带兵冒雨出城冲杀,北匈奴军撤退。
北匈奴退兵后,耿恭认为疏勒城(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石城子遗址)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守条件好于金蒲城,于是率领守军占据该城,征兵备战。几个月后,北匈奴军再次发难,围攻疏勒城。耿恭率领先锋军几千人主动出击,北匈奴不敌,再次溃散。北匈奴军见疏勒城不易强攻,便将城外水源截断,围而不攻。耿恭带领军士在城中掘土挖井挖出泉水,才化解了危机。北匈奴军见无法迅速攻下疏勒城,被迫撤退。
与此同时,焉耆、龟兹起兵攻打西域都护,都护陈睦战死,驻军无一生还。北匈奴兵临柳中城,关宠派人向朝廷求援。北匈奴及车师等附庸,再次围攻疏勒城,耿恭孤军奋战,抵御匈奴。恰在此时,汉明帝驾崩,汉章帝刚刚继位,正处于国丧期间援军迟迟未到。几个月后,耿恭等守军粮食耗尽,只能靠煮食甲弓弩上的兽筋皮革充饥,但陆续有军士体能耗尽而死,守军只剩下了数十人。
北匈奴单于料到耿恭已陷入绝境,派出使者,许以高官厚禄,想将耿恭招降。耿恭不仅杀了前来谈判的使者,更是高调的在城头架起炭火,将其架在火上炙烤,羞辱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震怒不已,增兵攻城,但仍未能攻下疏勒城。
解围回国
关宠的求援信传至朝廷,刚刚继位的汉章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司空第五伦认为此时不宜发兵,司徒鲍昱却认为耿恭、关宠等人各率领数十人坚守至今,正处于危难之中,如果此时弃而不救,对内丧失民心,对外助长北匈奴嚣张气焰,之后边疆有事将无人可用,力主出兵。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采纳司徒鲍昱的建议,令征西将军耿秉坐镇酒泉市,酒泉太守秦彭率领王蒙、皇甫援,调遣七千余人,发兵西域救援耿恭、关宠等守军。秦彭等人率军在交河城大败车师及北匈奴军。北匈奴兵败逃遁,车师再度投降东汉。
耿恭帐下军吏范羌,之前到敦煌申领御寒军服,此时正在王蒙军中。王蒙分兵两千交给范羌,派范羌去营救耿恭。范羌率援军翻越天山,最终到达疏勒城,与耿恭军合兵一处,启程回国。离开疏勒城时,耿恭等守城军士尚有二十六人,沿途北匈奴穷追不舍,汉军且战且退,到达玉门时,耿恭守军只剩十三人。这十三人衣不蔽体,面如枯槁,瘦骨嶙峋。
中郎将郑众在玉门迎接耿恭等人,亲自为他们接风洗尘,并上疏朝廷,认为耿恭等人殚精竭虑,以寡敌众,忠勇可嘉,应该嘉奖。等到耿恭等人到达洛阳市,司徒鲍昱认为耿恭气节崇高,奏请奖赏。于是汉章帝任命耿恭为骑都尉,对其余十二人都提拔录用,以表彰他们在西域抵御北匈奴功绩。耿恭母亲在此之前就已去世,此时耿恭还朝,汉章帝下诏治丧。
平定诸羌
建初二年(公元77年),耿恭升任长水校尉。同年秋,金城、陇西县的羌人反叛。耿恭上书献策,汉章帝召耿恭进宫问计,之后便派车骑将军马防、耿恭率军三万余人,讨伐羌人。耿恭驻军枹罕镇(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多次和羌人交战。
建初三年(公元78年),马防率军攻打羌人烧当部,大获全胜,烧当部一万余人投降,汉章帝召马防回朝。耿恭继续留守平定诸羌,斩杀、俘虏羌人一千多人,缴获牛羊四万余头,十三个羌人部落数万羌人投降。
获罪免官
耿恭出征陇西平定羌乱前,上疏汉章帝,认为安丰侯窦融曾经在陇西经营多年,颇受羌、胡拥护,推荐窦融的后人大鸿胪窦固为特使,前往武威郡,镇抚羌、胡各部。并派车骑将军马防在汉阳驻守,威慑羌、胡各部,使陇西长治久安。
车骑将军马防,是伏波将军马援次子,是汉章帝的舅父。马援与窦固之间曾有过节,马防得知耿恭的奏言,认为耿恭有意举荐窦固出使西域建功立业,而将其排挤出京城到荒凉边疆镇守。马防心中不快,待平定烧当部回朝后,授意监军李谭上疏弹劾耿恭,说耿恭抱怨汉章帝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对领兵出征心怀怨恨,不务军务,不敢迎战羌族。耿恭在平定羌人叛乱中有功,但经此弹劾,被捕入狱。
此后,耿恭被免去职务,被送回家乡扶风茂陵,在家中去世。
家族成员
父祖
祖父:耿况,上谷郡太守、隃糜县侯。
伯父:耿弇,建威大将军、好畤县侯;耿舒,牟平侯;耿国,五官中郎将。
父亲:耿广,中郎将。
子孙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汉章帝时,中郎将郑众在上疏朝廷时,赞赏耿恭“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后汉书》编者,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称赞耿恭是个斗志昂扬,谋略远大,有将帅才能的人,是个敢舍生取义的人。
历史典故
耿恭拜井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北匈奴军切断城外水源,围困疏勒城。城中没有水源,储存的水很快消耗尽,饮用水危机爆发,耿恭等守军已经到了从马粪中挤榨水分解渴的地步。耿恭等人试图在城中低洼处挖井取水,挖了十五丈仍未成功,在众人绝望之际,耿恭仰天长叹:想当年李广利李广利也遭遇缺水危机,最终用佩刀在天山挖出水源,大军得救;我们都是大汉的子民,希望神明庇护,不要让我们陷入绝境。耿恭向井口参拜祷告,希望神明显灵帮助众将士度多难关,绝处逢生。不多时,水从井底喷涌而出。耿恭拜井的典故由此得名,后成为中国象棋棋局名称。
飞鹰走狗
耿恭曾对汉章帝建议由窦固出使西域,由马防镇守汉中市。马防认为耿恭有意借推举窦固进而对其进行排挤。授意监军李谭上疏弹劾耿恭,弹劾耿恭作为将领对军事事务漫不经心,只知道带着猎鹰、猎狗外出游玩,外敌入侵时不敢应战,并且在收到圣旨时心怀怨言。飞鹰走狗一词由此而来。
研究书目
《后汉书》
《资治通鉴》
文学作品
唐代文学家顾云《天威行》:耿恭拜出井底水,广利刺开山上泉。
唐代诗人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拜井开疏勒,鸣动密须。
宋代抗金将领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油画作品
《十三将士归玉门》,当代画家左国顺创作的展现耿恭等幸存的十三位将士回归玉门时情形的画作。
影视作品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
参考资料来源:
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临夏枹罕---古老称呼的惊世历史大解密.中国临夏网.2022-12-03
耿恭拜井.象棋谱.2022-12-07
后汉书.微信读书.2024-11-15
资治通鉴.微信读书.2024-11-15
老将行.中华网诗词频道.2022-12-07
天威行.中华网诗词频道.2022-12-07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中华网诗词频道.2022-12-07
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华网诗词频道.2022-12-07
十三将士归玉门.河南博物院.2022-11-22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杭州首映见证“大汉军魂”.杭州网.2022-12-02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优酷电影.2022-12-02
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2019.优酷.2022-12-02
浙产电影《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9月27日上线优酷独播.浙江新闻.2022-11-22
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优酷电影.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