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谦,男,1956年生,汉族,宜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刑事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刑法学、犯罪学的教学与研究。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79.9-1983.7,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获法学学士。
1983.7-1986.7,华东政法学院刑法学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3.9-1996.7,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1.1-2001.8,马里兰大学接受培训。
工作经历
1986.7-1993.8,郑州大学法律系讲师、副教授。
1996.8-2003.3,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院长。
2003.4,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兼职
(现任)
-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 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特邀研究员。
- 国家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获奖记录
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2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论文曾于1986年获司法部优秀论文奖。获河南省委宣传部1995年优秀宣传论文二等奖。1993年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合著第二)。获1995年国家优秀教材中青年奖。获1991年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获1993年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获1994年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获1996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主要贡献
著作
1992年以来,共独著、参著刑法学学术著作或者教材13部,其中5部著作获得学术奖励:
1、《刑法因果关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5月版(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修订再版。
2、《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副主编) 。
3、《中国暴力犯罪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副主编)。
4、《暴力犯罪论》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副主编)。
5、《共同犯罪的理论及其运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副主编)。
6、《故意过程中的犯罪形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副主编)。
7、《刑法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参编,写8万字)。
8、《刑法学通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高教社1993年版(参编)。
9、《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参著)。
10、《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参著)。
11、《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著)。
12、《危害公共安全罪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参著)。
13、《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参著)。
发表论文
近年来,共发表法学学术论文50余篇,绝大多数为独著,其中共有5篇论文被复印转载或被摘登。主要论文有:
1、《以科研为龙头,带动学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高教研究与管理》1992年第4期(合著第2名)。
2、《国家机关不应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经济刑法》(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独著)。
3、《论国际酷刑社会反酷刑运动的成为和特点》,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独著)。
4、《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强化刑法人权保障功能》(独著),载《刑法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独著)。
5、《坚持刑法基本原则,充分实现刑法价值》(独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独著)。
6、《刑法因果关系介入研究》(独著),载《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刑事法学》2000年第2期复印转载。(独著)。
7、《康德刑法思想探微》(独著)(独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独著)。
8、《英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探析》(独著),载《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9、《黑格尔刑罚学说初探》(独著),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3期。
10、《刑法事实因果关系论》(独著),载《刑事法评论》(1998年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11、《坚持刑法基本原则,充分实现刑法价值》(独著),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2、《刑法法律因果关系论》(独著),载《刑事法评论》(1998年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论罪刑法定原则》(独著),《法学论坛》1997年第2期。
14、《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人权的重要武器》,《中州学刊》1997年第5期(独著)。
15、《也谈无罪推定》,(合著),《群言》,1996年第4期。(独著)。
16、《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问题探讨》,《法 学 家》1995年第3期(独著)。
17、《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独著)(此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1996年第2期摘编》摘登)。
18、《论管制刑存废之争与立法完善》,《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独著)(此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摘编》1996年第3期摘登)。
19、《我国法人犯罪立法思考》,《法 学》1995年第4期(独著)。
20、《论共同犯罪的中止》(独著),载《刑法学研究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21、《论短期自由刑的立法完善》,《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独著),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6年第2期复印转载。
22、《论违犯公司法犯罪的几个问题》(合著),《中国检察理论研究》,1995年第4期。
23、《法人犯罪立法问题》(独著),载《刑法的修改与完善》,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6月版。(独著)。
24、《惩腐倡廉---间接治理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独著),载《法学论坛》1995年第1期。
25、《惩治腐败必须从严》(独 著),《中州检察》1994年第6期。
26、《略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行为的定性和处理》,《法学评论》1993年第6期(独著)。
27、《适应变化,树立新型刑罚观》,《法 学》1993年第6期(独著)。
28、《惩治法人犯罪探讨》(独著),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研究会198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刑法发展与司法完善(续)》,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
29、《论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独著),《法学杂志》1989年第4期。
30、《对挪用公款罪几个问题的探讨》(独著),《法学》1989年第10期。
31、《法定刑修改之我见》(独著),《河南法学》1989年第3期。
32、《运用刑法武器,同官僚主义方面的犯罪作斗争》(合著),《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33、《充分发挥刑法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合著),载《河北法学》1987年第4期。
34《建立涉地军事法庭于法有据》(独),载《中国军法》2000年第4期。
科研项目
1、 199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刑罚制度改革研究》(主持人,已结项)。
2、 199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暴力犯罪对策研究〉(第二名,已结项)。
3、 河南省“七五”社科研究项目《故意犯罪形态论》(主要完成人)。
4、 河南省“八五”社科研究项目《暴力犯罪论》(主要完成人)。
5、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科研项目:《我国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主持人,在研)。
6、 2003年上海市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充分发挥财产刑在惩治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主持人,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