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再英,女,1934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毕业于巴塞尔市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57年,陆再英从中南同济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从事临床工作。1980年,她被派到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2年后,她获得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医学界第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女性。1990年,陆再英再次赴丹麦学习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技术。1992年起,她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她当选为首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专家会员。2012年,陆再英被聘任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第六届评审委员。
陆再英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尤其擅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她是第四版《诊断学》主编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第六版、第七版主编。此外,她还创办了《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并任主编,还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汉医学词汇》主编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4年,陆再英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上海晓星小学到震旦大学附属女中,再到圣若瑟女中,最后在湖北省省二女中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求学之路。陆再英从小受祖父影响很大,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祖父的阻拦,认为女孩子学医好,她最后就把志愿由天文改成了医学。
职业经历
1957年,陆再英从中南同济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从事于临床工作。1980年,她凭借英语口语获得了出国资格,被派到瑞士巴塞尔市(Basel)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1982年,她通过获得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医学界第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回国不久的她就引进参考了国外很多医院的管理制度,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功能室,致力于将各项心血管检查集于一处,例如运动负荷试验、长程心电图规范化报告、起搏器随访测试、电生理检查等。
1990年,陆再英再次赴丹麦学习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技术。1992年起,她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她当选为首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专家会员。2012年,陆再英被聘任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第六届评审委员。
研究领域
陆再英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
陆再英是第四版《诊断学》主编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第六版、第七版主编。此外,她还创办了《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并任主编,还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内科学》心血管篇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汉医学词汇》主编等等。
发表论文
仅收录展示部分,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陆再英从198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开始带博士生。截至2006年,她有8个学生在美国,其中王仰洤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7个学生留校,8个学生在外地。曾任三峡医学院院长的刘先哲就是她的得意门生之一。
个人生活
陆再英的丈夫曾在教育部从事俄语的教学工作。她和丈夫共生育两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在武汉工业学院任教,二儿子也是一名医生。
参考资料
陆再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2-02-18
听主编陆再英教授讲《内科学》那些“老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4
陆再英.中国知网.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