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尖嘴鱼是一种中等大小的热带鱼类,以其特征性的长嘴𫚭和胸鳍的急促拍动而易于识别。它们主要栖息于珊瑚礁环绕的环礁、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礁坡区以及舄湖礁区。
形态特征
体长形;头尖;吻凸出成管状且随鱼体增大而渐延长。鳃膜与峡部相连。上颌长于下颌;上下颌具一列齿,上颌前方具 2犬齿。体被大鳞,腹鳍具鞘鳞;侧线连续。D. VIII, 13-14;A. II-III, 10-13;L.l.26-30;背鳍棘明显较软条为短;腹鳍尖形;尾鳍幼鱼圆形,成鱼截形,上下缘或延长。最大体长可达30厘米(12英寸),身体纺锤形,侧扁压缩,尾部截断。染色尖嘴鱼是顺序雌雄同体动物,性别变化伴随着体形、颜色强度和图案的显著变化。雌性体色较暗淡,前半部或前三分之一呈浅色,胸鳍半透明。雄性主要颜色为绿色,头部可能呈深蓝色,胸鳍肩部呈较浅的黄绿色。
分布
染色尖嘴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可可斯-基林群岛到夏威夷、马贵斯及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琉球与中国台湾海域,南至罗得豪及拉帕等。中国台湾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生活习性
染色尖嘴鱼生活于2~30公尺海域,幼鱼常活动于珊瑚头上约1公尺水层处,受惊吓则躲藏入珊瑚头中;成鱼则在礁区四处活动,延长的吻部有助於伸进珊瑚中取食。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用途
染色尖嘴鱼因其随年龄、性别变化的体色和独特的长嘴𫚭造型,成为水族馆热门的观赏鱼。在台湾省南北礁区及澎湖、兰屿岛一带礁岸,全年都可钓到这精力旺盛的鱼。它们也是食用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