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虚法师,祖籍四川省,长于南宁市。1998年于广西西山龙华寺礼上寂下心法师出家。云居门下,曾为普陀山法师,现为淄博市千佛寺首座,山东新泰市福慧讲堂导师,深圳龙象讲堂住持。
基本介绍
大虚法师,男,现为山东淄博千佛寺首座,山东新泰市福慧讲堂导师,深圳龙象讲堂住持法师。2008年始,面向大众讲经说法。2009年底因缘使然至深圳市,于世菩文化中心和般若讲堂开讲《维摩诘经》,2010年五月开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2013年12月于深圳太阳山艺术中心开讲《六祖坛经》。
大虚法师以自身多年禅净不二之修学体验,将深奥的佛法义理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说法过程生动平实,深入浅出,圆融通达。其说法风格较为风趣,方言、英文、流行文化、网络新词等不时穿插借用,常令信众忍俊不禁。会场气氛活泼,颇具互动性,掌声笑声不断却不失庄严肃穆。
法师讲学严谨客观,务实谨慎,所说所引皆以佛经祖语为依止,绝少个人主观发挥及矩越之处。对于着重处常反复多角度论述,力求透彻清晰,唯恐误导学人。讲稿行文流畅,义理通顺。公案众多为其特点之一。法师亦常结合现代科学及西方宗教说法,于佛学外看佛学,于宗教外看佛教,令信众对佛法有更全面客观认识及圆融体悟。法师与时代结合之圆融说法方式,颇令时下中青年信众所喜闻乐受。
佛陀预言相似佛法兴盛世间直接导致正法被湮没:”相似像法生世间已,正法则灭。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炙然,大日如来正法则没。”--《杂阿含经》。法师讲经说法不唯名气,对于当今有违佛经祖师圣言量之诸多世间善法混充佛法、世界末日论、广宣神通、附体、供婴灵、小房子等大量相似佛法,以及诸多名为弘法度生实则贪求供养名利等邪见邪师直接进行破斥,无论名气大小皆不留情面;道友遇劝,法师即以“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拿佛法做人情”作回应,不媚世俗、不计个人名利以护持正统佛法。其发心救护众生法身慧命、荷担如来家业之担当及勇气令人侧目。
法师悲心尤重,对时下普遍神话、吹捧本宗本派法师上师等过度迷信之流弊多有针砭,一再呼吁信众依止印光法师祖师关于明辨善知识之十条标准,严肃告诫众弟子理性学佛,一切均应依止、回归佛经和祖师大德圣言量,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及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等为根本学修原则。法师常提醒信众,修行即回归生活,回归平常,于日常生活中或老实念佛,或观照起心动念,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熄灭贪嗔痴三毒,是为真修行。而非在佛教圈里傍名师、赶法会、求玄奇神通、求鬼神感应、求外人加持灌顶等。心外求法,违背因果律,已属外道,果报即是自欺欺人被人欺。八正道正见第一,缺乏正见只会离解脱之道愈行愈远。当向外攀缘之心安止当下,以平常之心老实办道,专注于参禅、念佛、止观、中道等其一法门精进用功,则日久功深,自性本具之生命之伟大实相即可显现。
法师针对时代众生福德因缘,主推净土法门,尤其持名念佛一法。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一切功德当下具足圆满。常劝信众万缘不住,老实念佛,发愿求生。唯信、愿、行具足,必得往生。法师对不同根器不拘一格观机逗教,普劝信众广学博闻,再择一门精进。法师对各宗各派平等相待,无门派高下之偏。对正知正见及戒行清净之高僧大德及法师广为推荐和赞誉。而对于信众之夸赞、求收徒,法师常喝止,自谦仅为佛法“传声筒”,且“无修无证”,唯“混饭庸僧”而已,行持风格低调谦逊、清净朴实。
法师个性率真,平实质朴,与信众相处即显真性情,而非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然论及佛法即严谨认真,对于法义错谬、邪师邪法绝不妥协,广做狮子吼;对教化我执过重弟子亦常现金刚棒喝相。
法师对诗词歌赋颇有研究,诗作不少,常结合个人修证体会于经文讲解中引用辅做说明。
法师行迹
2009年于深圳世菩文化中心和般若讲堂两度开讲《维摩诘经》,并将手稿付书《指月真髓》。
2010年5月于深圳市般若讲堂开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手稿成书《洞见和真相》。
2012年6月创办深圳龙象讲堂,讲经著述,领众共修念佛,利乐有情,共修福慧资粮。
2013年12月于深圳太阳山艺术中心开讲《六祖坛经》。《楞严经》讲解亦在准备中,开讲时间及地点待定。
生平著述
大虚法师著作及影音资料:
1,书稿《指月真髓》:根据《维摩诘所说经》(2009年底于深圳世菩文化中心开讲)讲记编著而成,DVD光碟也已正式出版。2013年中旬付印第二版。
2,新著《洞见和真相》及DVD影像资料:根据2010年中旬于深圳福田区般若讲堂开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编录摄制而成。书稿已由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各大新华书店总店有上架。
知识十条标准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著
印光大师还具体列举了十个方面的内容,来说明什么才是善知识,什么不是:
一、凡是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不是善知识。这一条很好理解。
二、凡是自称,或通过他人透露,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不是善知识。这一条就很严重了,这一条规矩实际上是佛陀制订的,这是佛陀在《楞严经》里制定的铁律!如果我们拿这条铁律来衡量现在那些自称为佛菩萨的,满天乱飞的上师法王,那问题恐怕就很明显了。希望大家能牢记这点,牢记这点,大家就不会自欺欺人地一头扎进去,轻易上当了。
三、凡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妄言佛菩萨显像、授记,以此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像这一类人现在也很多,什么修行过程中碰到的感应啊、境界啊,从娘胎里出生时,了不得的神奇瑞相啊,比佛陀出生的时候还要神奇,不过这种神奇和境界,是真是假,往往只有他本人才知道。而且,往往宣传这种境界的人,他只会讲、只会吹牛,他不会跟你讲这个境界背后的法理到底怎么回事,不会引导你破迷开悟,所以这种宣传是很有问题的。
四、凡是不修实行(不真修实证),专门做破血湖、还寿生、寄库、超度等佛事,谋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这一类现在也很多,这个是历史渊源,也很长了,几百年了,所谓的“经忏鬼子”,真正想修行的人、真正想要修行禅定的人要注意,不要自己傻乎乎地跳进这种罗网里。
五、凡是不劝人精进,(不劝人)自修了脱生死,谎称(自己)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这个也是很明显的,这种人我也见过,说你跟我结缘,你只要相信我,然后你必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哦,比接引佛还厉害!这种说法,真是说出来我都觉得脏了我的口,但是有很多人就是相信,疯狂的相信,这样的人我都见过。
六、凡是以种种苦行、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是善知识。这样一类人你们见过吗?我也见过,我怎么什么都见过?有的人自己残害自己,就说是代众生消业障,有的人自己病得一塌糊涂,明明是自己的业障,却说是代众生背业,这是扯谈的事情!如果说要代众生背业的话,那佛菩萨替我们早就背完了,对不对?因果自负啊,没有这个道理的。这种说法,如果说你有这个心,那充其量只是对你自己拓展心量,培养慈悲心有用,但是并不能真正的代众生消业,这点要搞清楚,明白吗?所以不要迷信,不要傻乎乎地迷信!
七、凡是以弘法利生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这个就不用说了。
八、凡是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为人借寿(从阎王爷那里借寿,帮你延长寿命),(或者)让人立刻致富,(这种)诓骗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九、凡是已经皈依佛门,仍行外道法,敛财灭法者,不是善知识。哦,印光老和尚很厉害!
十、(前面九条讲的都是“不是善知识”,第十条讲的就是善知识了)凡是严守戒律,弘扬正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这是老和尚说的,对比这条,其实我们也还是很惭愧,也还没做到,很多地方没做到,所以我们算是“伪善知识”,不算真的。这里要注意一点,老和尚说这个是站在净宗念佛人的角度来讲的,所以他才讲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但是如果站在别的修行法门的角度来讲的话,那就换一个词就好了,同样的,一门深入,老实参禅,或者你老老实实修大乘止观,或者你老老实实持咒,那也是好的、也是对的,这点要圆融的来理解。
这十条,老和尚讲的这十条,如果大家能吃透、把握的话,那基本上就没有任何人能骗得了你们了,我想骗你们也不行。”
(----以上内容摘自2010年中旬大虚法师于深圳市般若讲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内容)
诗作简摘
大虚法师诗作简摘:《楹联集萃》
一、大雄宝殿:
大丈夫怀抱天下 当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法
真佛子为兹忘躯 乃坐水月道场度无边幻众
二、子孙庙僧:
风动心动 闻木樨香否
茶淡人淡 知游鱼乐乎
三、狮吼堂:
知汝为法而来 念起留意
若尔了心便去 梦醒无方
四、易行佛堂:
须知密在汝边 岂可从他取证
与其求佛哀佑 何如自己成佛
五、客堂:
客尘逆旅 三千界内扬眉汉
堂上宴坐 不二门中禅定僧
六、般若堂:
三藏归般若 法华狮吼清凉雨
一乘衍真诠 妙旨拈花最上机
七、文殊殿:
炉香乍热 供养大日如来法王子
天花乱坠 顶礼贤劫千佛师
八、普贤殿:
普贤无见 无所得中击法鼓
白象非相 非常道外聆清钟
九、改云居山门联:
尘外不相关 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俗虑 满怀明月满湖山
十、观音殿:
行般若智 无碍无得何自在
照五蕴空 度苦度厄谁解脱
十一、地藏殿:
恶念成地狱 知幻即离
无心现净土 见斯涅槃
十二、大虚关房:
慈悲容藏同大地
智慧深广如虚空
十三、藏经阁:
四九年说法 无一字能执
二六时诵经 了半偈便可
十四、斋堂:
食存感恩 知众生是诸佛父母
吐哺归心 了烦恼即菩提根苗
十五、韦陀联:
护法护心 韦陀金刚眼常在
降魔降己 菩萨密迹人难识
十六、弥勒佛联:
入此门来 世间烦恼一笑了
到我面前 心中梗塞尽舍之
《 临流吟》
箭水东逝之,归期永难期;
三秋惊倏尔,人世何参商;
回风长云散,悲酒悼流年;
吾同星河瀚,与时俱将朽;
日出随月没,造化宁有穷;
祈诸幻有情,生死苦痛休;
明知不可为,砥柱誓中流;
凤去凤来兮,能不思孔子?
《琴道(一)》
闻琴思古道,焚香疑鹤来;
倦倚清宵里,游心六合外;
松风水如月,秋林野石苔;
一曲无弦意,分明出世怀;
随方觉斯趣,谓吾何求哉;
但为子衿故,沉吟复徘徊。
《 琴道(二)》
清音绝尘虑,微心入道希;
淡泊挥弦处,远山近相期;
性随流云去,返照和俗居;
天地同怀抱,真如明月机。
《登岱顶有感》
尝闻泰山道,云中十八盘;
大患身无力,圣同此难;
幸得青云寄,凭空临岱安;
一览天风阔,心小山外山;
欲学苍松子,仙居碧霞观;
任尔无常客,铁牛梦自酣;
惯卧高崖懒,不善与人谈;
谁信一回首,沧桑百年还。
《二泉映月》
华南第一峰,泉水清如莲;
一泉出云,一泉在心源;
强愁从兹去,碧影过青岩;
星空虚夜月,圆满彻大千;
任运随缘客,临流何求焉;
俯仰言机忘,二泉映月岚;
无碍无为道,天然自目前;
入此禅定者,即共老僧闲。
参考资料
大虚法师简介.lxjt.wang/dxfsjianjie.html.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