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女,勃艮第王朝的葡萄牙国王迪尼什一世(1261-1325)之妻。天主教圣人。

人物生平

王后生涯

伊莎贝尔于1271年在阿拉贡王国王国萨拉戈萨的阿尔哈费里亚宫出生,是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三世和西西里王国的王位觊觎者科斯坦萨二世的长女。她的三个兄弟分别是: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三世、阿拉贡国王海梅二世和西西里国王费德里科三世。伊莎贝尔很早就对她的信仰表现出热情,她每日都做全套时辰祈祷,进行斋戒和其他补赎,而且还参加每日两次的弥撒。1281年,十岁的伊莎贝尔嫁给了葡萄牙国王迪尼什一世,其嫁妆包括奥比杜什、阿布兰特什和莫什港。直到1288年,双方才举行了婚礼,当时伊莎贝尔17岁,迪尼什26岁。迪尼什是一个诗人兼政治家,他在莱里亚附近种植了一大片松林以治理该地的土壤退化,因此,他也被称为“农民国王(Rei Lavrador)”。伊莎贝尔私底下继续贯彻她年轻时所进行的有规律的宗教活动,并致力于帮助穷人和病患。伊莎贝尔这样的生活方式被其周围的许多人视为一种耻辱,有些人还对他充满恶意。但她的祈祷和耐力最后竟使其罪孽深重的丈夫改过自新。

伊莎贝尔积极关注葡萄牙政治,并在由迪尼什一世和卡斯蒂利亚国王桑乔四世于1297年签署的《阿尔卡尼伊塞斯条约》的谈判中担任决定性的调解人(该条约确定了两国的边界)。1304年,王后和迪尼什返回西班牙,在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四世阿拉贡王国国王海梅二世之间之间进行仲裁。在1322年至1324年的内战期间,伊莎贝尔又充当丈夫和儿子阿方索之间的调解人。阿方索对国王极为不满,他指责国王偏爱他的非婚事子阿方索·桑切斯。迪尼什击退了支持王子的城镇阿伦克尔,在伊莎贝尔的干预下国王才没有处死儿子。正如传说中的那样,为了阻止战争发生,伊莎贝尔于1323年骑着骡子在阿尔瓦拉迪的战场上站在对立双方军队的中间。1324年,国家恢复了和平,国王的非婚生子遭到了流放,阿方索王子也向国王宣誓效忠。

孀居生活

迪尼什一世国王于1325年去世后,伊莎贝尔隐退至位于科英布拉的贫穷修女会修道院,即现在的旧圣克拉拉修道院(由伊莎贝尔于1314年创建)。她加入了天主教方济各会的第三修会,将余生默默无闻地奉献给穷人和病患。在1293年的大饥荒期间,她把地窖里的面粉捐给了科英布拉的饥民。她也以衣着端庄、谈吐谦虚、为朝圣者提供住宿、分发小礼物、为贫穷女子支付嫁妆以及为贫穷的贵族子女提供教育而闻名。也是各种医院(科英布拉、桑塔伦和莱里亚)和宗教项目(例如里斯本的三一修道院、莱里亚和奥比杜什的小教堂以及阿尔科巴萨的修道院回廊)的捐助者。

1336年,伊莎贝尔再度应邀成为调解人,当时阿方索四世向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宣战,因为卡斯蒂利亚国王娶了他的女儿玛丽亚,但却忽视并虐待她。尽管年老体弱,伊莎贝尔还是坚持赶往埃斯特雷莫什,那里是两个国王的军队的驻地。她再次平息了战火,并安排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但她却因此患病。任务一完成,她就开始发烧,并于7月4日在埃斯特雷莫什城堡去世。她因解决争端卓有成效而获得了和事佬(Peacemaker)的称号。伊莎贝尔没有和丈夫一起安葬在奥迪韦拉什,她被安葬在科英布拉的圣克拉拉修道院的一个宏伟的哥特式石棺里。由于蒙德古河在十七世纪频发水灾,贫穷修女会便将她的遗体转移至同样位于科英布拉的新圣克拉拉修道院里。她的尸体被转移到主教堂,葬在一个银水晶石棺里。

家族成员

两个孩子

康斯坦斯(Constance)(1290.1.3-1313.11.18),嫁给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四世;

阿方索(Afonso)(1291.2.8-1357.5.28),后来成为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四世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