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路街道,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地处中原区中心偏东北地区。
清宣统二年(1910年),棉纺路街道境域属郑县长乐区;1961年10月,由纺织分社改为棉纺路街道。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总人口有37913人。截至2020年6月,棉纺路街道下辖10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三棉东社区建设西路39号。
2011年,棉纺路街道财政税收总收入为644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259.3万美元。
社区简介
有建设西路、嵩山路、棉纺西路、桐柏路、百花路、工人路等街路,辖三厂、四厂、五厂3个社区。1958年建纺织公社,1961年改棉纺路街道。1997年,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郑棉三厂一、郑棉三厂二、郑棉三厂三、郑棉三厂四、郑棉三厂五、郑棉三厂六、郑棉三厂七、郑棉三厂八、郑棉四厂一、郑棉四厂二、郑棉四厂三、郑棉四厂四、郑棉四厂五、郑棉四厂六、郑棉四厂七、郑棉四厂八、郑棉五厂一、郑棉五厂二、郑棉五厂六、郑棉五厂三、郑棉五厂四、郑棉五厂五、郑棉五厂七、郑棉五厂八24个居委会。棉纺路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调整工作思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来年的工作。利用后发优势,有的放矢,科学谋划,完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管理水平,敢于挑大梁走前头,大胆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战危机,保增长,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加强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型社区。
建置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郑县第四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五权乡(民权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属郑县第一区。
1949年12月,属郑州市小郊区朱屯乡。
1953年2月,属郑州市郊区八区。
1955年10月,属建设区建设路街道。
1958年,属纺织公社。
1960年6月,划国棉一、三、四、五、六厂、省纺织器材厂范围成立纺织分社。
1961年10月,纺织分社改为棉纺路街道,属中原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2年5月,将国棉一、六厂、省纺织器材厂划出。
1981年,棉纺路街道下辖有24个社区。
1997年,棉纺路街道下辖郑棉三厂一、郑棉三厂二、郑棉三厂三、郑棉三厂四、郑棉三厂五、郑棉三厂六、郑棉三厂七、郑棉三厂八、郑棉四厂一、郑棉四厂二、郑棉四厂三、郑棉四厂四、郑棉四厂五、郑棉四厂六、郑棉四厂七、郑棉四厂八、郑棉五厂一、郑棉五厂二、郑棉五厂六、郑棉五厂三、郑棉五厂四、郑棉五厂五、郑棉五厂七、郑棉五厂八24个社区。
2002年2月,调整为3个社区。
2006年9月,又调整为6个社区。
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下辖三棉东、三棉西、四棉东、四棉西、五棉南、五棉北6个社区,朱屯1个行政村;设有90个居民小组、7个行政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棉纺路街道下辖10个社区:三棉东社区、四棉东社区、五棉南社区、三棉西社区、四棉西社区、五棉北社区、方圆经纬社区、锦绣城社区、天汇北社区、天汇南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三棉东社区建设西路39号。
地理环境
棉纺路街道地处中原区中心偏东北,东起嵩山路与二七区五里堡街道毗邻,南起建设路与建设路街道为邻,西至桐柏路与秦岭路街道接壤,北至纱厂明沟与桐柏路街道相邻,总面积1.8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棉纺路街道人口有36935人。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总人口有37913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841人。总人口中,男性18200人,占48%;女性19713人,占52%;14岁以下3478人,占9.2%;15—64岁27602人,占72.8%;65岁以上6834人,占18%;以汉族为主,达35114人,占92.6%;有回、蒙古、壮、苗、侗、满、藏、朝鲜8个少数民族,共2799人,占总人口的7.4%,其中回族273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6%。2011年,棉纺路街道人口出生率4.1‰,人口死亡率1.6‰,人口自然增长率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062人。
经济发展
街道生产总值累计完成6.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1.5%;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37.5%;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0.7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2.9%;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累计完成2.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完成17650元,占全年任务的111.5%。2009年,街道财税收入完成523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3.97%,比上年同期增长21.4%,国税完成145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3.6%,比上年同期增长37.4%;地税完成325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9.8%;市地税局直属分局税收完成431万元,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完成90万元。开放型经济工作发展显著。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先后引进了郑州市皓通机械加工厂、鑫源机械加工厂、嵩山路集贸市场、哈桑穆斯林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工业项目和商业项目。长城公司五棉南生活区阳光名都开发项目安置楼已开工建设,5户未搬迁居民正在进一步接触洽谈。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加强与鑫苑国际广场物业管理部门的对接,为入驻商户开辟绿色通道,畅通工商、税务办理渠道,提高商户入驻率。目前,已有中国电信集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海澜之家等60多家企业入驻鑫苑国际广场。2009年,我街道完成项目投资额23736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5.2%,市外资金到帐额完成5141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30.2%,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011年,棉纺路街道财政税收总收入为6443万元,其中国税4050万元,省直属120万元,市直属63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万元。 2011年,棉纺路街道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25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0万美元。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有5家银行的网点和分理处。
城市管理
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城市管理“高标准、精细化、长效化”的要求,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载体,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卫成果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积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每月一次对单位居民区卫生、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健康教育、除四害、“五小”单位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所辖社区和辖区单位实行城市管理红黑旗擂台赛,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解决。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制作宣传版面5块,组织62幅书画作品进行集中宣传、巡展,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发放灭蟑药360余包,受到市爱卫办领导和区领导的高度评价。爱国卫生日当天,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清洁城乡、保护健康”义务劳动,对辖区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在居民区蓝雀花园种植月季1000余株,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三是积极做好城市管理考核。动员社区、执法、巡防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联合行动,在5月-10月份集中对辖区早夜市、摊点占道经营和突出点外经营、居民区卫生、集贸市场、建筑工地、“五小”门店卫生进行整治。共清理取缔早夜市、违章占道摊点和突出点外经营1000多次,清理垃圾500余吨,整治“五小”门店118个。在5月全区复查评比中取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在九月份区“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比”考评中获得1面周红旗和1面月红旗,在郑州市“爱卫杯”二季度红旗评比中获得1面红旗,城考工作获得全年镇办排名第一,环卫工作被区政府评为2009年度环卫工作先进单位,城市管理办公室荣获中原区2009年度先进作业班组。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有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1420人,专任教师169人;小学2所,在校生1285人,专任教师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1所,在校生650人,专任教师6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棉纺路街道主要学校有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等。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病床22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8张,固定资产总值0.3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41人,其中执业医师56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6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0人、执业(助理)医师1.50人、注册护士1.60人。2011年,棉纺路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80万人次,住院手术20台次,出院病人3000人次。2011年,棉纺路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5/10万,居民人口平均寿命75岁,其中男性80岁,女性75岁。
社会保障
街道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过树立典型和召开典型现身说法的就业推介会,扩大就业积极影响,带动一部分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通过政府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等形式,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失业人员走上创业之路,同时接纳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2009年,我街道1923人实现再就业,占全年任务106.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人,占全年任务171%;“4050”人员再就业372人,占全年任务106.3%。举办就业培训3场,小型招聘会6场,发布用工信息600余条,免费介绍职业350余人次,辖区再就业服务率达到92%以上,秦林、刘君等十余人成长为再就业典型。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增居民养老110人,参加居民医保人数累计近8400人;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建成1个示范退管所,3个示范退管站,6个社区退管站均达到了“六到位”标准。真正实现动态化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09年,辖区享受低保共192户、36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000294元。同时,在今年“国际劳动节”前夕,郑州市民政局调配的城乡救助物资发放中,街道共发放救助物资4872份,其中低保364人,低收入1702户、4354人,优抚32人,参战涉核119人,有力地保障了辖区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2011年,棉纺路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56户,人数278人,支出91.5万元,比2010年增长7.5%,月人均280元,比2010年增长13.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4万元;有社区服务设施10个,其中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1个,社区服务中心6个,社区医疗服务设施3个。2011年,棉纺路街道劳保所举办就业培训4场,小型招聘会11场,共发布用工信息200余条,免费介绍职业350多人次,帮助8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就业197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9人;“4050”人员再就业452人;持证人员再就业46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21人;再就业培训3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2011年,棉纺路街道新参加居民养老的人员达135人,办理新参保居民医保的人数656人。截至2011年末,棉纺路街道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共有361人,比2010年末增加151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8211人。
交通
棉纺路街道有棉纺西路、工人路、向荣街、百花路、嵩山北路、建设西街等交通干线。
历史文化
棉纺路街道因棉纺路东西纵贯全境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