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头村隶属于黄岛区泊里镇,位于泊里镇驻地南10.3公里处,一个自然村设四个村民委员会。尧头村南临黄海,在董家口建有深水码头,可供各类大、小船舶停靠,北面有通畅的公路与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衔接,东面濒临琅台湾,西靠棋子湾,村海岸线有三十多公里,是一个渔农并举的村庄。
历史沿革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董、丁、徐三姓由江苏海州荡芦村迁此立村,因此地有窑,且地处陆地向海突出的尽头,故名窑头,解放后演变为尧头。爱新觉罗·旻宁版《诸城县志·疆域》称窑头庄。
经济
尧头四村历史上以农、渔为主产业。至2004年,通过对该村农业、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海产品滩涂、岩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远洋和近海捕捞、苗木种植、餐饮娱乐等较大规模的支柱产业。截至2004年,全村有水产养殖面积300多亩,船只80多艘,个体手工业户近30家。2004年,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8元。
人口耕地
尧头四村村域东西1.6公里,南北3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910亩,林地650多亩,2004年有居民232户,834人,董、丁、赵、徐、张等姓为该村主要姓氏。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2元,畜牧业收入1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头,肉牛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万元,工资性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2元,农民收入以务工、种养殖等为主。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26亩(其中:地326亩),人均耕地1.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2570亩,主要种植花椒、桃子、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亩。草地2600亩,荒山荒地3100亩,其它面积400亩。
社会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全村有20户饮用井水,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2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8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建有小水窑4户。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排口完小,毕节市岔河中学生就读到兴泉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阳信县实验中学17公里。
发展重点
目前,尧头村庄搬迁安置工作已全面启动。尧头村庄搬迁安置工作是服务保障董家口开发建设,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据了解,为更好地做好尧头村庄搬迁安置工作,泊里镇专门成立了由72名机关干部组成的4个包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在宣传发动阶段,尧头村部分群众主动向村委会申请,要求提前丈量评估、搬家腾房。今天就有20多户村民进行了房屋腾空拆除。
尧头村庄搬迁后,将安置于泊里镇小城市建设的核心区。目前,安置区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具有新加坡新镇理念的一流城市社区。
人口民族
该村现有农户44户,共乡村人口186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96人。其中农业人口177人,劳动力107人。该村以僳族为主,其中僳僳族186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人;享受低保1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28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36户。
政治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计划生育、民政、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