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

董国强,1962年出生于南京。1981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学习。1985年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并留校任教。历任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人物经历

1998-99年美国伊利诺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9-2002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8-0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中心暨Freeman Spogli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文革史”研究、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及社会思潮研究和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

科研情况

研究项目:1996-19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评《剑桥中国史》关于中共党史的研究。

1998-1999,Freeman Foundation Fellowship:Project on Rural China Studies。

2002-2003,南京大学中流基金项目:论1931-1935年间蒋介石个人权力的扩张。

2007.6-7,香港中文大学利希慎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项目:南京大学与江苏省的“文化大革命”。

2008-2009,Stanford University HIS Fellowship: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Nanjing University as Social History。

2010- ,南京大学人文基金项目:江苏“文革”运动研究。

学术论著

已在China Quarterly、Journal of Asian Studies、China Journal、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江苏社会科学》、《民国档案》、《南京大学学报》、《开放时代》、《书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种。曾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出版著作

1.《亲历“文革”——十四位南京大学师生口述历史》,纽约柯捷出版社,2009。

2.《文革》(日文版),日本筑地出版社,2009。

3.《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及其政治思潮研究》,美国溪流出版社,2009。

4.《遥想盛世——人治的理想与现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5.《国共两党关系史》(参加写作),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发表论文

1. Local Factionalism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Nanjing Under Military Contro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June Issue, 2011,forthcoming。

2. Factions in A Bureaucratic Setting: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Revolution Conflict in Nanjing

China Journal, January Issue,2011,

3. Nanjing’s failed January Revolution of 1967: The Inner Politics of an Aborted Power 癫痫发作

China Quarterly,September Issue,2010。

4. The First Upris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Nanjing University: 动力学, Nature and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Summer Issue,2010

5. 1957年江苏省某些地区中小学反右运动初探。

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2期。

6. 对五十年代农村改造运动的再探讨

《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7. 关于1950-60年代中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8. 评《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9. 论建国初期的国内主要矛盾

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0. 试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若干失误

《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11.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土地与农民政策。

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2. 试论中共早期农运工作中心地位之形成

《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3. 略论新理论新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4. 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前后的李大钊思想。

《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5. 论1932-1935年间蒋介石个人权力的扩张

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6. 论“独立评论派”陈之迈社会主义

《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7. 论1910-19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展流变

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8. 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

《民国档案》2004年第4期。

19. 对《南街社会》的不同看法

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2期。

20.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多维向度与发展空间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

21. 当代美国宗教现象

《读书》2000年第8期。

22. 乡村中国的现代转型

《学海》2004年第6期。

23. 对农业人口非农化问题的逆向思考

开放时代》1997年8月号。

24. 警惕“现代化”的陷阱--《文化、权力与国家》读后

《开放时代》1998年10月号

25. 踟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开放时代》1999年12月号。

26. 理想与现实的捍格--读《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开放时代》2000年9月号。

27. 历史档案中的“毛时代”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即将发表

28. 一个西方社会学家眼中的红卫兵运动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11年4月号。

29. 对历史的另类诠释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0年8月号。

30. 自由主义政治观念的进化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4月号。

31. 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8月号。

32. 一个神话的诞生与破灭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4月号。

33. 何谓“大历史”、“小历史”和“西方”、“本土”之分野?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6月号。

34. 寻访“延安道路”的遗迹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4年2月号。

35. 令人着迷、令人困惑的“主义”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4年六月号。

36. 知识分子改造的歧路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4月号。

37. “边缘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十月号。

38. 一代革命者的心理肖像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6月号。

39. 道德原则冲突下的囚徒困境

《二十一世纪》,2010年4月号。

40. 思想的印迹--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评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1. 杨时展教授和他的“万言书”

《书屋》,2010年12月号。

42. 自由主义的底蕴及其他

《书屋》2004年第1期。

43. “王实味现象”解析

《书屋》2004年第3期。

44. 总统性丑闻与社会公众的反应

《书屋》2004年第5期。

45. 一个美国人的民主革命观

《书屋》2004年第10期。

46. 张鸣:游走于戏说历史与文化批判之间

《书屋》2006年第4期。

47. 现代困惑与乡村悲情

《书屋》2007年第6期。

48. 谁是国难会议的首倡者

《书屋》2008年第10期。

49. 张春桥宦海沉浮与“文革”悖论

《书屋》2009年第2期。

50. 王申酉:一个以身殉道的先知

《现代人文评论》2004年第8期。

51.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自由主义观念

陈独秀研究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2. 解构温铁军的“三农”问题研究

《大国》第五期(2005年10月出版)。

53. 异邦的想象与想象的异邦

中国书评》第3辑,2006。

54. 戴著思想的枷锁翩翩起舞

红岩春秋》2008年第1期。

55. 1966年夏:南京大学“六二事件”的来龙去脉

《领导者》(香港)总第9期,2006。

56. 大陆学界红卫兵运动研究述评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版2006年5月号。

57. 从南京大学“倒匡”事件看“文革”的复杂属性与多重面相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版2006年9月号。

58. 江苏省“一·二六夺权”前后的权力角逐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版2007年6月号。

59. 1967年夏天南京“倒许”风潮的台前幕后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版2006年11月号。

60. 从南京大学“清队”运动看“文革”主要矛盾的转化

《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版2008年1月号。

61. 1976,南京全城排查匿名信

党的生活》2006年第5期。

62. 1967年南京“一·三事件”浅析

《记忆》,第67期,2011年1月30日。

63. 新中国阶级关系的解构与重建

《记忆》,第60期,2010年10月20日。

64. 革命?还是帝王政治的回光返照?

《当代中国研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2009年秋季号。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