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Forty-eight scenes of Jinling)是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标。
金陵四十八景最初可追溯至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后从“五景”“十景”直到发展为“四十八景”,对金陵四十八景的记载既有文字类的描述,也有明确以绘画形式出现的记载。对金陵四十八景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清代高岑所绘的《金陵四十景图》。至清乾隆,金陵四十景又发展为金陵四十八景。据清光绪时人徐虎所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册显示,金陵四十八景有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头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等,其中新增加的有珍珠浪涌、化龙丽地、商飙别馆、木末风高、甘露佳亭、楼怀孙楚、台想昭明、来燕名堂这八个名胜,大多与六朝历史文化相关。随着时间推移,多数金陵胜景已被破坏或者无迹可考,南京市为进一步保护现有金陵四十八景并拓展南京现有的组景景观,《金陵晚报》评出2005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评选出2012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
历史发展
其来源可追溯至中唐诗人刘禹锡,刘有一组吟咏南京名胜的《金陵五题》,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在诗人看来,这五处无疑是当时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标,这组诗中品题的五处,多为后人持续关注。以乌衣巷为例:唐韩翃《送客之江宁》:"朱雀桥边看秦淮河,乌衣巷里问王家。" 唐孙元晏《乌衣巷》:"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这些都体现了后人对刘禹锡选择的南京历史文化地标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因此《金陵五题》也可以说是刘禹锡所品题的 "金陵五景"。
孙元晏另有《六朝咏史诗》75 首,南唐朱存有《金陵览古诗》200 首,南宋普极有组诗《金陵百咏》,但由于时过境迁,前人所咏胜迹,到明清时已多无踪迹可寻。
明隆庆年间,惠安县人黄克晦(1524~1590 年)游金陵后作《金陵八景图》。据明人张谦德《清河书画舫》及清代《石渠宝笈续编》等记载,明苏州市画家文徵明(1470~1559 年)游金陵后作有《金陵十景册》,"精细古雅,盛年笔也"。后其从侄文伯仁(1502~1575 年)嘉靖三十四年为避倭寇侵扰,寓居金陵,绘有《金陵十八景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苏州人郭存仁寓居南京,作《金陵八景图》,绘有金陵四时风景,今藏南京博物院。
嘉靖、万历年间,南京当地文人中也兴起了一股品题胜景之风。嘉靖时上元人盛时泰(1529~1578 年)以 "祈泽寺龙泉" 等十景为题吟咏,约友人周晖唱和,可见当时品题胜景之风已蔚然盛行。接着,万历时江宁区人余孟麟(1537~1620 年)又选中南京名胜二十处,赋诗题咏而成 "二十景",并约同乡焦竑(1540~1620 年)、朱之蕃(?~1624 年)、顾起元(1565~1628 年)等人唱和,刊为《雅游篇》一书(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雅游篇》条)。余孟麟、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均为万历年间鼎甲,这些当时南京的文化名流,品题桑梓名胜,"一时以为盛事"。
朱之蕃为南直隶锦衣卫籍,熟谙南京历史文化,明天启四年(1624 年)重刊陈沂(1469~1538 年)《金陵古今图考》,并附刻《金陵图咏》《雅游篇》。正是在其手中将金陵胜景扩充为 "四十景":"相沿以八景、十六景著称题咏者,至有去取,观览者每叹遗珠。蕃生长于斯...... 乃搜讨记载,共得四十景,属陆生寿柏策蹇浮舠,躬历其境,图写逼真,撮举其概,名为小引,系以便句,梓而传焉"(《金陵图咏》序),也就是周亮工(1612~1672 年)所谓 "元介先生(即朱之蕃)广为四十景,景各为图,图各为记,记各为诗"(周亮工:《金陵览古诗》序,《赖古堂集》卷十五)。图文配合,不仅强化了胜景的视觉效果,也突出了这些地标的历史文化意义。
朱之蕃 "金陵四十景" 名目有:钟阜晴云、石城霏雪、天印樵歌、秦淮河渔唱、白鹭春潮、乌衣晚照、凤台秋月、龙江夜雨、弘济江流、平堤湖水、鸡笼云树、牛首烟峦、桃渡临流、杏村问酒、谢墩清兴、狮岭雄观、栖霞胜概、雨花闲眺、凭虚听雨、天坛勒碑、长干春游、燕矶晓望、幕府仙台、达摩灵洞、灵谷深松、清凉环翠、冶岩灵石、东山棋墅、嘉善石壁、祈泽龙池、青溪游舫、虎洞幽寻、星岗饮兴、莫愁旷览(下残缺六种,据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院藏《金陵古今图考》天启四年刻本)。
朱氏 "金陵四十景" 品题影响深远,清代遂沿袭这一名称。如清康熙时宫梦仁《读书纪数略》卷十二亦有 "金陵四十景" 记载,与此略有差异。清代绘画 "金陵八家" 之一的高岑(1621~1691 年),江宁上元人,对家乡山水胜迹亦有深厚情感,作品常署 "石城高岑"。遍游金陵胜迹后,他遵照当时江南江安督粮道、著名文人学者周亮工之嘱,精心绘制《金陵四十景图》。周为其题跋,并命刊于康熙《江宁府志》(康熙六年修成)。这说明最晚至康熙初年,"金陵四十景" 这一品目已经从明代稳定承继下来了。据学者考证,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有《金陵景物图诗》,今存二十三首,很可能就是受到高岑画作的影响 ——"可见吴敬梓所见的图,的确是和府县志一类书籍有关系的,或者就是府县志中的插图,或者是根据府县志中的插图重绘的"(范宁:《关于吴敬梓的〈金陵景物图诗〉》,收入《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清代 "金陵四十八景" 显然是以明代 "四十景" 为基础添补而成的,只是略有字词的差异。新增加的有珍珠浪涌、化龙丽地、商飙别馆、木末风高、甘露佳亭、楼怀孙楚、台想昭明、来燕名堂这八个名胜,大多与六朝历史文化相关。南京博物院保存了一套乾隆的金陵四十八景彩色图卷,为绢本青绿山水画册,每幅高八寸,宽一尺对开,是后人了解 "四十八景" 难得的资料。
1983 年 4 月,南京《周末》报社、江苏电视台、南京市园林局、南京旅行社、南京炼油厂、南京大桥机器厂、南京捷瓷厂等,联合举办 “金陵新姿揽胜评点征联” 活动,到 6 月共收到万余张选票,提出 928 处景点。经专家评选,按票数多寡,选出 54 处风景区与 52 处参考景点。8 月再请 50 位专家会评,选评四十景,留八景待南京万象更新的佼佼者补填。8 月 20 日宣布评选结果,并向全国征集景名与楹联,《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日报》、《新民晚报》、《南京广播电视报》、省市电台等新闻单位作了报道。
2005年,由《金陵晚报》发起的“新金陵48景”评选活动,经过市民提名与票选,产生入围64景名单之后,在市民最终轮票选基础上,《金陵晚报》专家评审团召开第二次评审会议,新48景评选结果揭晓:中山陵、明孝陵、南京长江大桥、阅江楼、云锦博物馆、傅家边现代农业生态公园等新老南京景点,成为21世纪的“新金陵48景”。2012年,“金陵四十八景”又重新进行了评选。
四十八景
民国初期
高岑蔚生所绘的四十八景名称为:莫愁烟雨、祁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问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不死鸟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岩、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河渔歌、天印樵歌、商飚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冈落石。吴下真名士徐行敏绘《金陵四十八景册页》,金陵老画家李诚斋收藏的四十八景名称:神乐仙都、古村沽酒、赤石片矶、幕府登高、化龙丽地、嘉善县闻钟、白露佳亭、楼怀孙楚、东山秋月、长桥选妓、谢公名墩、商隐别馆、桃渡临流、木末风高、永济江流、燕矶夕照、龙江夜雨、狮岭雄观、虎洞明曦、祈泽池深、清凉向佛、天印樵歌、不死鸟三山、珍珠浪涌、祖堂佛迹、栖霞佛岭、乌衣旧巷、周处书台、天界钟声、灵谷深松、太平堤畔、钟阜晴云、秦淮河箫管、石城霁雪、落星帆影、莫愁胜览、鸡笼璇衡、长干晓市、凭虚烟雨、青溪柳岸、雨花香迹、牛首白云、报恩灯塔、献花星槎、弘济江声、达摩古洞、白鹭春潮、冶城琳宫。
1983版
参考资料
2005版
参考资料
2012版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金陵晚报“新金陵48景”评选结果昨日揭晓.搜狐新闻.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