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田村隶属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位于康美镇政府驻地3.5公里处。地处南安市中部偏东,晋江东溪下游东畔,聚落分布在泉永公路边,呈圆形。处丘陵地带、小山脉从南向北贯穿中部,307省道穿境而过,溪西畔则有“南洪”公路,东南下泉州市西门15公里,东北上洪赖8公里,西南离南安12公里。
历史沿革
兰田村在明、清时属南安县二十一都,古称兰田境。民国称陈田,后谐音为蓝田县。1949年解放后一部分与玉湖同属玉兰乡,1964年由兰田、草埔二大队合并,复用旧名为兰田大队。1984年为康美乡兰田村委会,1988年改称康美镇兰田村委会。
兰田历史
查证各姓宗谱,其祖先均居属中原人氏,入闽后,先后集居兰田。尤其吴氏宗谱记载吴氏祖先吴祭公系江南杨州府太兴县人氏,唐时跟随王审知准备雄踞闽省称王时,吴祭公不服王审知称王才隐居本省莆田市黄石镇,后祭公第七子菁公在宁德黄柏(现在虎𬇙镇)开采银矿,至宋朝菁公第十一世孙邀来公看准一处“三面海水环绕”,“一面山峦起伏”实属难得吉地,就是现在兰田。自遨来公定居兰田后,面前海滩有自然所生的文蛤、海蛏、牡蛎科、乌等各种贝类、鱼虾,面前海滩如同银盘,盘中之物酷似美玉,故将该地取名兰田,其含意是“兰田有种玉之称”。数百年来集居兰田的各姓村民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先后出了多名举人、秀才、孝廉等。清乾隆时吴姓还出一个吴大立省进士《与甘国宝拜过把》。
兰田村,民风纯朴,物产丰富,封建社会宁德城关不法乡坤为霸占兰田村民赖于生存的海产滩涂,群众不服恶势力的欺压与其抗衡才酿成民国20多个年青人在十九年时上白鹤领的耻辱(20个多年青人被押解福州市),兰田群众为了生存管好海业,全村各姓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丁在海产滩涂上均获一股份,形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封建集体化,成就了“兰田文蛤”闻名于省内外。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兰田村属沿海低丘岗地,西邻晋江东溪,东连清源山脉,整个地形呈马蹄形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趋势,濒临东溪左岸,最高海拔123.90米,最低6.80米,村庄的高程大部分在20~40米间。
气候特点
兰田村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一月份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无霜期34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mm,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自然资源
兰田村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农业发展良好,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等经济作物。村内现有耕地1309亩,山地1791亩。农作物主种:水稻、甘蔗、兼种花生,大豆。林果有松、龙眼。
兰田村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河流水)三部分组成,地下水丰富。
行政区划
兰田村委会设在草埔,有草埔、松柏岭、山头、凤穴、五柱、树兜、陈田、董田、山兜等9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900户3194人。村民主要有许、林、潘3个姓氏,另外还有付、吴、曾、刘、李、雷6个姓氏。
经济
“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是在福建省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与相关公司经过三年多时间,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农村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联合研发的。平台于06年底开始策划,07年底开始正式研发,并于08年3月份推出财务版块,推出之后便在整个南安市推广,迄今为止,已在泉州市753个行政村(其中南安26个乡镇,416个行政村,泉港区7个镇,100个行政村,惠安16个镇,295个行政村,石狮9个镇,122个行政村,永春22个镇,236个行政村)都投入使用,而且我们计划于09年在整个泉州市2300多个村全面进行推广。
“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主要分为“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无偿服务于政府的模块,服务于政府的模块有聚焦三农、村务公开、村财管理还有乡风文明;第二个模块是服务于三农的模块,服务于三农的模块有农家店、劳务需求、星火科技、企业展品。
未来发展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人为本,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加快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关系,繁荣城乡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全力打造生态兰田、和谐兰田、小康兰田、信息化兰田、城市化兰田。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坚持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做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全面开展蔬菜、畜禽等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滨江农业综合开发区;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并积极培育其产业链,使其向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后续环节延伸,努力把兰田村建设成城郊农业、观光农业和科学教育示范农业基地。
调整行政区,撤并部分村民小组,搬迁部分零散村庄,改造部分老村庄,整合资源,节约土地。依据泉州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兰田全面建设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和小康环境,把兰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富裕、并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经济特色的小康精品新村。结合泉州市农村中心村道路网、电网、气网、排水管网、信息网和林网“六网”建设规划。逐步推进兰田村农业化、工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兰田“六网”建设,加快兰田城乡一体化进程。
文化
遗址
兰田中部北有明末清初的许仁寨遗址,其南面有其分寨先锋寨遗址。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百姓生活无着,丰州杏埔人许仁聚义山寨。传说其下有十七分寨,声势大,影响深,后被清兵所毁,民国四年《南安县志》卷十八曾有记述。原址现仍找到被烧黑谷米。2005年原址建有寨王公宫,供奉寨王。许仁寨西南肩侧,有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的龙溪寺,供奉观世音,历来香火旺盛。兰田村现有完整的清代建筑“五开间大”12座,这些古建筑曾养育过五、七代人,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社会
兰田村近年来先后建立起了草埔供销社、兰田幼儿园、小学、医疗所、老人活动中心和电灌站等单位,总建筑面积4685平方米。同时抓紧建设中心村和厂房,修建20米宽的兰青大道、兰青大桥,铺设自然村水泥路,在村内主要区域安装路灯、全球眼。2005年被南安市授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一等奖”;2006年被泉州市南安市康美镇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中国电信集团定为“信息化建设示范村”、被南安市授予“2004—2005年度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泉州市授予“宽裕型文明村”;被中共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泉州市授予“2006年度‘三农’工作先进单位”;被南安市授予“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特别贡献奖”;至2008年底,兰田村有十个生产小组,总人口3219人,共853户,人口自然增长率0.65%,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工业及外出务工为主。总用地面积6186亩,其中耕地1300亩,果园地50亩,工农业总产值140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284万元,工业企业10多家。村域西面滨江地区以农业为主,东面临307省道两侧工商业发达。兰田村是一个工农业同步发展的中心村,经济直接接受康美洪濑两镇及泉州市市区的辐射和影响。
代表人物
兰田村民历来拥护中国共产党,土改时期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如火如荼,当时就有黄佬仁、黄成顺等多人跟随土改工作队张英同志一起参加土改工作,吴妹伍、吴春、吴建如(在朝鲜上甘领战役中牺牲)吴建周、杨天利等参加抗美授朝,保家卫国运动。
参考资料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地名介绍.博雅地名网.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