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平

何景平(1878—1950),名镇寅,字景平。如皋市人,出生于车马湖乡朱楼村(今属郭园镇)。

人物生平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何景平毕业于通州师范学堂。第二年,就受聘于扬州师范学堂任教习,开始投身教育事业。由于工作出色,不久,何景平升任代理监督。

辛亥革命后,他就任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主事

1912年,应中华书局之征,率教员姚旨静编写《初等小学用·新式教科书·国文》,以印行全国。 

1913年出任如皋县立师范学校校长。他以“贵全”为教育宗旨,以“真实”为校训,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小学教员。

1915年首倡复式教学法。新文化运动兴起时,聘黄炎培先生的学生陈向涛、管劲丞等传授文学新思想,此后继任县劝学所视学、教育局督学、首席局员等职。

1939年,韩国钧聘请何景平担任紫石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前身)校长。

1940年新四军东进黄桥,何景平与韩国钧、朱履先等联名电促重庆市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应陈毅的邀请,赴海安参加临时参政会,共商抗战大计。时人誉为“苏中君子”。

1942年后任如西县参政会参议员,主持如西中学。

1944年,以其年高德昭,被誉为“苏中八老”之一。

1946年出任苏皖边区政府边区第一行政区临时参政会常务委员。同年秋,遭中国国民党通缉,避居上海市

1949年,苏北解放,回如皋市就任如皋中学校长。

1950年出席扬州苏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期间,因病返如,医治无效逝世。 

相关事件

1939年秋,著名爱国人士韩国钧先生考虑到海安缺乏中学,多方筹集资金、材料,利用海安镇东寺旧址,创办了“海安县私立紫石初级中学”。韩国钧想到了如皋宿儒宗孝忱先生。西安事变时,宗孝忱在张学良府中作师爷,受惊之后神经衰弱一直未愈,他向韩国钧介绍了何景平先生。

后人纪念

为纪念他,江苏省如皋中学图书馆命名为“景平图书馆”。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