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英

李汉英,1921年6月出生,河南省内黄县人,1939年8月入伍,1940年4月入党。曾任第二野战军二纵队六旅十六团三营机炮连指导员,十六团一营副教导员,二野军政大学四纵队十五团二营教导员,骑兵学校大队政委,第922仓库政委,总后阳高基地兵站政委等职务。参加过百团大战、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晋升为中校军衔,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78年11月离职休养(正师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人物简介

李汉英,1921年6月出生,河南省内黄县人,1939年8月入伍,1940年4月入党。曾任第二野战军二纵队六旅十六团三营机炮连指导员,十六团一营副教导员,二野军政大学四纵队十五团二营教导员,骑兵学校大队政委,第922仓库政委,总后阳高基地兵站政委等职务。参加过百团大战、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晋升为中校军衔,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78年11月离职休养(正师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人生经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河南省闹“三黄”,搅得百姓人心惶惶,日子很不好过。这三黄,一是蝗虫。二是洪水,漳河安阳市向东流,每年都要发大水。三是军阀唐恩白,到处抓人去当兵。

好一点的年景,李汉英家的高粱打下来凑合着还够吃,可1939年安阳因水灾收不上粮食,一家人只能出去要饭。逃荒途中,李汉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兵。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我们见过很多兵,什么军阀啊,中国国民党啊、外国兵啊,给老百姓的印象都不好。可是,八路军让我改变了看法。”李汉英说。

“八路军对我好,他们和善地对我说,别要饭了,加入我们八路军吧。”从此,李汉英结束了乞讨流浪的生活,死心塌地跟着共产党走了。

刚刚参加革命的李汉英身体弱、个子矮,部队领导关心地说:还没枪高呢,扛枪行吗?于是,李汉英当起了通讯员。之后,又进入警卫班当了警卫员。

“那时家里穷没上过学,当兵以后,就找人学认字。”李汉英说,没有纸笔,就以木棍为笔,以大地作纸。6个月后,李汉英基本扫盲。

由于工作学习表现出色,领导对李汉英很满意,准备发展他入党。“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入党。在我的认识里,共产党对穷人好,对人民好。能加入这样的党,我当然愿意啦。”李汉英老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神情依然充满了自豪。

填写入党申请表,再报上级批准,半年的候补期过后,李汉英转为正式党员。

1945年10月,蒋介石调动4万多人,由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率领,从新乡地区沿京汉铁路北犯,妄图占领邯郸市

一天晚上八点多,部队与敌人交火。作为连队指导员的李汉英和战友们冲到村边拼手榴弹,到下半夜攻下了一个村,而李汉英也在战役中负伤。

“战斗到最后,我军趁势活捉了马法五。后来毛主席夸我们,这一仗打得好。”说起邯郸战役(即邯郸战役),李汉英仿佛又回到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