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1935年9月出生,江西吉安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任广西桂林理工大学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研究项目
先后在辽宁省、新疆、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广东省、湖北、福建省、浙江省等十多个省区,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地质工程师,198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40多年来一直坚持花岗石类及其成矿作用研究,无论是在文革前的极端左翼路线下和文革期间的白色恐怖下,头上戴着"党内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臭老九"等等一大堆黑帽子,还是在那所谓"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的商潮泛滥下,面临着科研教学人员,纷纷被迫离开自己的岗位,下海从商,搞创收,工资自理,科研经费极端紧缺,科研队伍人心涣散等等一系列压力下,始终矢志不移,不违初衷,艰难地坚持自己的研究事业和方向。
所获奖项
几十年来,著述甚丰,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地学界均有一定影响。由其参与主持完成的《江西铜矿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4年原地矿部重大找矿成果二等奖。由其主持完成的《江西钨的成矿岩浆体系》获1983年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江西燕山期隐蔽爆破相岩石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初步研究》获地矿部1983年科技成果四等奖.《江西花岗岩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获1985年陈国达院士地洼学说奖二等奖。由其主持完成的《1:100万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隐伏花岗岩分布及预测图及其说明书》和《新疆东准噶尔富碱花岗岩地质意义与含矿前景研究》分别获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7年和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晚期事业
虽已年近60有5,仍毫无逊色在坚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新疆305项目)的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每年坚持半年以上在新疆野外第一线从事地质调查,历尽艰辛;结合专题研究工作,培养年青人,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2人。从1987年以来,先后被英国剑桥国际传中心和美国传研究所列入《有成就的人物》(第13版)和《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等多项世界名人录。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