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

球虫病(coccidiosis),是一种寄生性原虫病,由一种或几种球虫寄生于胆管及肠道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传播速度快,且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家畜、鸟纲都能感染。

球虫病根据媒介不同分为三种传播途径:通过粪便进行传播;通过患病家禽的用品用具进行传播;通过患病家禽污染的土壤和草坪等周边环境进行传播。鸡、鹅、猪、牛等动物在患上球虫病初期,症状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或不愿意行动,同时,动物眼鼻的分泌物也会相应增多。随后,动物会出现生长停滞的症状,伴有腹泻、便秘、贫血下痢等明显症状。患病末期,动物会开始表现出神经性病变症状。该病的治疗方式有西药抗球虫药物治疗和中草药治疗。

球虫病的预防方法有将动物分开饲养,定期消毒和清理笼舍,提供无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发现球虫病的动物应立即隔离治疗。球虫病严重危害雏鸡犊牛、羔羊、幼兔等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大批雏鸡、幼兔死亡,威胁养殖业,每年可导致养殖业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相关介绍

球虫(Coccidia)隶属于顶复器门(顶复门原虫 Levine,1970)、孢子虫纲(Sporozoasida Leuckart,1879)、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 Lé ger and Duboscq,1910)的原虫,广义的球虫范围包括真球虫目中隐球虫亚目(Adeleorina Lé ger,1911)和艾美耳球虫亚目(Eimeriorina Lé ger,1911)所含的种类近2000种,其中艾美耳球虫亚目的种类约1500种,隶属于10科37属;狭义的球虫范围主要指艾美耳球虫亚目中艾美耳科(Eimeriidae Minchin,1903)所含的种类,约有1300多种,隶属于16属,其中艾美耳属(Eimeria Schneider,1875)的球虫超过1000种。据统计,全世界已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发现艾美耳科球虫2599种,其中在哺乳类1028种、鸟类734种、爬行纲456种、两栖动物53种、鱼类314种、无脊椎类14种。危害畜禽的球虫以艾美耳属的9种球虫为主(堆型、布氏、巨型、和缓、变位、毒害、早熟、柔嫩、哈氏),其次为孢子属的球虫。

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在宿主摄入卵囊后6d内,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的无性繁殖和一代有性繁殖,从宿主排出的卵囊必须在孢子化(第7天)后才具有感染性。孢子化的卵囊→(第1天)→(第一代无性繁殖)(第2天)→孢子囊→子囊子(第3天)→第一代裂殖体→此期应用“曲美球迪”药物治疗最佳。第一代劣质提并建立免疫力(第4天)→(进入第二代无性繁殖),第二代裂殖体→(第5天)第二代裂殖子此时应用“肠球安”药物治疗最好。→(第6天)→(有性繁殖)→小配子大配子→“妥美球迪”卵囊→第7天→灭杀卵囊。

流行特点

球虫寄生于宿主的细胞内,对宿主与寄生部位都有严格的选择性。各种家畜、家禽寄生的球虫虫种不同,不能相互感染,而且只能在宿主的一定部位发育。以造成严重危害的鸡、兔球虫为例,寄生于这两种动物的球虫,都属于艾美耳科、艾美耳属。除兔球虫中有一种寄生于胆管上皮细胞外,其余都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球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刚从粪便中排出的为未成熟卵囊,在外界发育后,即形成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此时具有感染性。

传播方式

感染球虫的病鸡将球虫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如环境适宜可在外界环境中存活长达数月。在合适的温度下,粪便中的卵囊可在几天内形成孢子化,发展为致病性卵囊。孢子化卵囊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如同群的家禽误食了污染的卵囊,即可感染发病。根据媒介不同分为三种,传播途径之一:通过粪便进行传播,一般很多家禽体内都可能携带球虫,它们中可能由于体况较好而产生免疫抗体,表面不会发病,但是排出的粪便中可能携带球虫卵造成球虫的传播扩大。传播途径之二:家禽的用品用具,患病家禽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接触的养殖用具可能沾有孢子化的虫卵,其他健康家禽由于使用同一个器具造成感染,因此在发现有患病的家禽时,马上把患病家禽隔离出来,并测定消毒所有使用器具和养殖环境。传播途径之三:有些家禽是散养的,患病家禽污染的其生活的土壤和草坪等周边环境,由于球虫孢子化卵囊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在土壤中存活数月,其他健康家禽一旦接触也可造成感染发病。

发病原因

环境影响

球虫病受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密度等因素影响,温度与湿度越高发病率越高,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反复性。光照充足可以减少球虫病出现,同时由于舍内通风透气性较差、空气不流通,饲养密度较高,导致卵囊密度增加,导致发病率增高。

饮食影响

球虫病主要是通过畜禽喝水、进餐等方式感染,使卵囊进入畜禽体内,在这一影响因素下,由于饲料中含有大量抗营养因子如棉酚单宁抗胰蛋白酶植酸等,容易与肠壁黏膜结合,导致肠壁的损伤,同时饲料中电解质的平衡失调,使排泄的粪便湿度增加,或是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k,使消化道黏膜和血液凝固机制受损,致使畜禽无法抵御球虫病的侵袭,这些都使感染的机会增加,从而导致发病率提高。另外,球虫病还会由于日常对畜禽管理较为粗放,在饲养工具、器械或垫料、苍蝇等物品中含有传播卵囊,没有做好舍内的消毒、杀菌、清洁工作,未及时处理粪便、污物,使畜禽将含有孢子化卵囊的水或饲料吞噬而造成。

其他因素影响

球虫病还经常会伴随着应激反映而出现,如长途运输、气候骤变、营养失调、习性改变等,这些较为明显的应激反映会降低畜禽的抵抗能力,造成球虫病的恶化;同时,在饲养预防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使用单一或同类抗球虫药物,使球虫会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球虫病的能力下降。

症状表现

鸡、鹅、猪、牛等动物在患上球虫病初期,症状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或不愿意行动,同时,动物眼鼻的分泌物也会相应增多。在患病一段时间之后,动物会出现生长停滞的症状,伴有腹泻、便秘、贫血下痢等明显症状。在动物的肛门周围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粪便污染现象,动物的腹围也会呈膨大状。患病末期,动物会开始表现出神经性病变症状,如四肢肌肉痉挛昏迷等,一旦进入患病末期,动物的死亡率将会达到50%左右。

相关诊断

现场诊断

球虫多发生于幼年动物如15~17日龄雏鸡,断奶后至12周龄的幼兔,3周龄至半岁的犊牛。成年动物感染后症状轻微。

病鸡呈现全身衰弱、精神委顿、腹泻、贫血、消瘦。羽毛耸立,喜欢拥挤在一起。头颈蜷缩,翅膀下垂,闭目呆立一侧。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粪稀如水,常带有血液,重者为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可视黏膜及冠髦苍白。随病情加剧,可出现神经症状:昏迷、翅轻瘫、两脚肌肉痉挛等,不久即死亡。成年鸡多为慢性感染,一般不显症状。

病兔分肠型、肝型和混合型,实际多见混合型。病兔表现精神沉郁、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唾液、眼及鼻分泌物增多。腹泻、腹胀、尿频或常作排尿姿势。有时病兔倒下,头后仰,四肢抽搐,极度衰竭而死亡。病犊常出现腹泻或下痢,并伴有贫血、衰弱、消瘦和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等症状。

尸检:鸡球虫病主要检查肠道病变,各种鸡球虫都寄生于肠道。常因虫种不同,寄生的肠段不同,出现的病变也不同。如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病变在盲肠,受损盲肠明显肿大,为正常的3~5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坚实,肠壁增厚,肠内之满凝固血液和坏死组织。堆型艾美耳球虫病变出现在小肠前段。毒害艾美耳球虫病变出现在小肠中段。

兔球虫病主要检查肠道和肝脏。肠型尸体消瘦,小肠及盲肠充满气体,黏膜充血、出血并有白色粟粒大斑点。肝型可视黏膜贫血或黄染,肝肿大,表面及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线结节内含有脓样或干酪样物质。慢性病例,因胆管周围和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肝萎缩,质地变硬。牛球虫病尸体极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外翻,后肢和肛周为血粪污染。直肠黏膜肥厚,内容物呈褐色,恶臭并带有纤维性薄膜和黏膜碎片。

临床诊断

在动物球虫病的临床诊断上,粪便是最直观的依据,因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患球虫病的动物和未患病的动物粪便明显不同,患球虫病的动物粪便会呈鲜红色。从观察中可以推断出,球虫病多寄生于动物的盲肠和直肠等器官中。因此,在诊断中,要加大对患球虫病动物粪便的检测。在检测时,为了避免直接采用粪便涂片检查有时无法查到卵巢的情况,可以选未经治疗的病体为对象,对其粪便进行带血部分的涂片检查,以达到满意的检查效果。同时,还可以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为了确保检查效果,可以先用水洗达到沉淀目的,之后再取出沉淀物进行漂浮,效果更好。在检测之后,依据流行病学可以基本测定动物体内球虫病的感染强度,将为进一步的治疗夯实基础。

治疗

西药

球虫药物种类较多,有磺胺类、呋喃类,抗菌增效剂类和抗生素类。常用药物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二甲氧苄氨嘧啶、呋喃唑酮、二硝苯酰胺、氯苯胍、盐霉素、那拉霉素、马杜拉霉素、拉沙里霉素、百球清、地克珠利等。近年来球虫的抗药性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鸡球虫病,许多药物已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可采用联合用药或不同药物交替使用等,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中草药

中草药抗球虫的作用表现为两方面:不仅能抑制球虫的发育,还能通过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以增强机体抗病力,达到消除病原体及减轻其对组织细胞损伤、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驱虫杀虫类

该类中草药能够驱除或杀灭寄生昆虫或抑制卵囊、虫体生长发育,是防治畜禽球虫病的常用中草药。常见的有常山使君子白头翁、仙鹤草、蛇床龙蒿、大蒜、苦楝树根皮、冰片等。

清热燥湿类

临床上清热燥湿类中草药适用于湿热内蕴、湿邪化热所致病症,也是治疗畜禽球虫病常用中草药。常见的有黄连苦香树、黄柏、龙胆草、秦皮等。

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是清热法之一。常见的有湘蕾金银花连翘菘蓝、蒲公英、大青叶、马齿苋茅根等。

补益气血类

补益气血类中草药能够补益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常见的有黄芪、党参、当归、地黄、甘草等。

预防

由于球虫卵囊的抵抗力很强,能在外界环境中存活一年或更长,缺氧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孢子化卵囊,零下温度可被杀死,一般的消毒剂对球虫卵囊无效,紫外线、煮沸、干燥等可杀死卵囊。为防止球虫病的发生,应了解上述的特性。

预防鸡球虫病:成年鸡和小鸡分开饲养,育雏室应保持清吉干燥,通风良好,防止拥挤。食器和饮水器常用沸水洗净。笼舍、地面等定期消毒与清洗。杀灭苍蝇与老鼠,它们都是球虫卵囊的机械携带者。8~9周龄前的小鸡可采用在饲料或饮水内添加抗球虫药。还可采用鸡球虫活苗经饮水免疫,无任何不良刺激,使用安全。

预防兔球虫病:成年兔和幼兔分开饲养。兔笼、兔箱、兔舍要定期消毒和清洗。提供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的饲料和饮水,在幼兔的饲料中加入抗球虫药。

预防牛球虫病:饲养牛的厩舍、运动场以及肥育场应保持清洁,排粪排水良好。饲槽和饮水器离地面应有足够的高度。提供无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发现球虫病牛应立即隔离治疗。新生犊牛在出生后1~3d内即应与母牛分开饲养。

处理:患球虫病的肉尸及其内脏无病变时不受限制出场。病变部位须废弃或销毁。

危害

对养鸡业的危害

球虫病是养鸡业经常暴发的疾病之一。鸡体内的球虫的生长繁殖不仅会损害鸡的肠道,而且会破坏其肠道的天然屏障,使其感染,最终导致其死亡。而且很多鸡是球虫的携带者,球虫在鸡的体内不仅减少鸡的采食量,而且降低了饲料转化率,延长了其出栏时间,最终降低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用于防治球虫病的药物费用占总药物费用的40%~50%,这样提高了养鸡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对养猪业的危害

猪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所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危害7~21日龄仔猪,其临床表现为仔猪腹泻,呈急性或慢性肠炎症状;大多数成年猪感染后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成为隐性带虫者。在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易发生该病,病死率不高,但康复后的猪多生长不良而成僵猪。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8~10月为多发季节,且卫生条件差、拥挤、突然改变饲料等因素易诱发此病发生。欧洲多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3%~100%猪场的猪只有不同程度的球虫感染,而在中国猪球虫病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以上。

对牛羊养殖业的危害

当球虫寄生在牛羊体内时,其表现的临床症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出现的时间较长,球虫不仅吸收寄主体内的营养成分,减少了饲料的利用率,使其生长速度下降,而且球虫寄生在牛羊体内生长繁殖破坏其肠道等消化器官,降低了牛羊的免疫力,严重可导致寄主死亡,减少了牛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中国因牛羊感染球虫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可达到5亿元。

参考资料

球虫病.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5-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