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社会》是200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里希·弗洛姆。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人道主义心理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
内容简介
《健全的社会》是《逃避自由》一书的续篇。在《健全的社会》中,作者力图表明,20世纪民主制度下的生活在许多方面形成了对自由的又一次逃避,对这次逃避的分析,是围绕着异化概念进行的,它构成了《健全的社会》的主要部分。
从另一个方面说,《健全的社会》不仅是《逃避自由》的继续,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为自己的人》,又译《自私的人》、《人人为已》等的继续,因为就与《健全的社会》主要论题的关系而言,两书都探讨了具体的心理机制。很自然的,早些时候阐述的老观点不能略去,但也只能简要地概述,而把更多的篇幅留给在近几年里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艾瑞克·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其他人,甚至自己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社会的经济增长不应凌驾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会中,个人应当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瑞克·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性欲视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影响。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本系列丛书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艾瑞克·弗洛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状态心理,大至精神病串,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讨这些著作,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所有。《健全的社会》是其一册。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逃避自由》、《自为的人》、《精神分析与宗教》、《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艾瑞克·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章 我们精神健全吗?
第二章 一个社会是否会生病?——社会常态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类状况——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关键
人类状况
根源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人的需要
第四章 精神健康与社会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
社会性格
资本主义的结构
第六章 其他各种诊断
十九世纪
二十世纪
第七章 各种解答
专制主义的偶像崇拜
超级资本主义
第八章 通向健全之路
概论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291
文化改革……295
第九章结论……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