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天明,男,汉族,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他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草业科学系的主任和动物科技学院的副院长。呼天明是草学学科的带头人,也是草业与草原学院的院长。
个人履历
学习经历
1982年-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3年-1996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草地研究所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1以来,先后多次赴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国考察学习草地畜牧业。
工作经历
1976年-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知识青年插队下乡,曾任公社团委委员;
1978年-1982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读书;
1982年-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6年-199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系任助教、讲师;
1993年-2000年,西北农业大学任副教授;
2000年-200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1年---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至今,《草地学报》编委;
2005年---至今,《草原与草坪》编委;
2008年---至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通讯评审专家;
2007年---至今,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
2009年---至今,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0年---至今,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2年-2008年,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农工委顾问。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牧草繁育栽培、种质资源评定及草畜一体化研究及教学工作,近年来承担的主要课题有:科技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西北农区(陕西)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示范”牧草专题主持人;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效草食畜牧业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主持人。
开设课程
先后承担本科生草地学、牧草栽培学、草坪学等课程教学,为博、硕士研究生讲授草业科学进展、牧草高级育种学、草坪学研究进展等课程。负责的《牧草栽培学》课程2009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国家精品课程。
教学成果
目前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8名。
科研项目
现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子课题“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与验证完善”(2005DKA21007-6-7);“牧草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和整合”(2005DKA21007—1—6);《西藏野生优质牧草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05011)45万元,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省科技攻关项目《优良牧草繁育基地建设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4K04—G3)30万元。
目前主持项目有: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2.省攻关项目《优质牧草新品引进与示范基地建设》;3.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美牧草抗旱耐盐基因定位及其转入的合作研究》4.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普那菊苣天然产物提纯鉴定的合作研究》;5.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抗旱高产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6.农业部行业公益项目《人工草地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7.农业部行业公益项目《青藏高原草地承载力与家畜配置》。
《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筛选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国家金银花示范基地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名;《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获陕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成果证书,第四名。一种菊粉的提取工艺(ZL200410073338.6),利用菊苣进行水解生产果糖的工艺(ZL200410073352.6),一种利用菊苣制备菊苣酸的工艺(ZL2004100733884),西藏嵩草种子萌发处理方法(ZL200710017658.3)获国家发明专利。
社会职务
呼天明兼任第七届国务院(草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草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理事长。
成就及荣誉
近年来,先后在SCI.收录期刊及《草地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生态学报》《草业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为陕西省人大农工委顾问,中国草学会理事,陕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注重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次获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获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负责的《牧草栽培学》课程2009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国家精品课程。
参考资料
呼天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