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佬族博物馆,属文博馆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西北面,新址位于县城城西于成龙广场正对面,与成龙湖公园的山光水色及亭台楼阁融为一体,与西面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并列构成两大主题文化景观,是一座以展示罗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为主要任务的民族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从南宁市——宜州区高速公路转宜州——罗城二级公路可达。
基本情况
仫佬族博物馆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目前规模与展示面积最大,公共服务设施最齐备的标志性文化场馆。前身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主要负责收集、了解和保护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文物及线索。2003年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西侧修建仫佬族博物馆,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2年在于成龙湖公园北面修建新馆,并于2014年11月23日对外开放。
新仫佬族博物馆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重点项目之一,馆区占地面积为4692平方米,建筑面积6490平方米,高22.30米,共有三层;以罗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的仫佬族历史文化为展示主题,常设民俗文化展厅、工艺文化展厅、依饭节文化展厅、历史文化展厅、文化教育成果展厅等多个展厅,展厅面积共3000多平方米;采用实物展示、图文说明、场景复原、声光影响等方式展示仫佬族人民生活生产、工艺传承、历史遗珍、历史沿革、人文文化等各个方面。现今馆藏文物1700多件,文物藏品丰富,包含石器、瓷器、银器、铜器、木雕木刻、竹编、刺绣纺织等。
建制与沿革
2003年,仫佬族博物馆成立,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03年,仫佬族博物馆筹建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西侧(即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白马路一巷三号),并于2004年11月23日 正式开始不定期对外开放,占地面积87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2平方米,展厅面积1358平方米,主要是对外宾、领导开放,对广大群众开放日主要为节假日,对学生则以团体的方式不定期开放。
2007年1月19日,仫佬族博物馆被列为第四批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仫佬族博物馆列入自治区第三批免费开放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2年,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成龙湖公园北侧,修建新馆,新馆土建工程于2012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2014年8月土建工程竣工,2014年11月完成布展设计及安装。
2014年11月,完成旧馆至新馆的搬迁,并于2014年11月22日正式揭牌对外免费开放。
博物馆特色
仫佬族博物馆是采用实物展示、图文说明、场景复原、声光影像等方式,以仫佬族文化为中心,同时兼顾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各民族文化为主要讲述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罗城仫佬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馆藏文物17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6件/套,三级文物83件/套。
常设民俗文化(1)、民俗文化(2)、依饭节文化、工艺文化、历史文化(1)、历史文化(2)、文化教育成果等7个展厅,其中民俗文化展厅、工艺文化展厅又分族源秘探、生产方式、古朴民居、服饰文化、工艺传承、民族礼仪、独特组织、文体奇葩、和谐共生等十一个单位,为游客徐徐展开仫佬族民族文化的画卷。历史展厅分为《历史长河、沧桑时空》、《遗珍荟萃、异彩纷呈》、《岁月留形、古建生辉》、《峥嵘烽火、英雄辈出》等四个单元展现东门镇历史沿革、文化发展等。文化教育成果展厅则展现浓缩展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文人墨客及其代表作品。
馆藏文物
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74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0件/套,参观人数6.5万人次。
参观信息
免费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1:30 15:00—17:30 周一闭馆
参观方式
普通游客
凭有效证件在前台登记后免费参观
团体参观
需提前一工作日(周一至周五)预约后,参观时携带有效证件登记后参观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