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生育率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人口的生育率显著降低的现象。在中国,自1950年至2100年的150年间,总人口的变化趋势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据人口学者的主流预测,如果保持现有生育政策不变,中国的总人口峰值可能会远远低于15亿,甚至可能不到14.5亿。此外,预计人口高峰将在十多年后出现,随后会迅速下降。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也可能减少到7.5亿以下。
原因分析
超低生育率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例,0-14岁人口的数量为2.2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60%,这一比例与日本相当接近,而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处于1.3的超低生育率状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人口学会副会长郭志刚指出,这些数据显示过去十五年来出生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暗示着生育率极低。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担任所长十年之久,专注于研究中国的真实生育状况。他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生育政策分布以及生育率水平等基本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其他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0-14岁人口比重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下降了6.3%,与1982年相比更是大幅下降了17%,而且人口数量也减少了超过一半。这种现象与一些研究人员的实际观察相符。例如,一位经济研究员在2011年3月3·11日本地震后将其女儿从东京带回北京就读小学时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当时,她所在的班级只有29名学生,其中女性仅有6名,且大多数都是拥有北京户籍的学生。这位经济研究员的经历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事实上,包括郭志刚在内的多位主要人口学者早已预见到这一变化。他们担心低生育率会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并曾在2004年和2009年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议,希望调整现有的生育政策。尽管如此,相关政策并未发生变化。最终,他们的担忧成为了现实,而且实际情况比预期更为严峻。“少子化程度超过老龄化”:0-14岁人口绝对数量和占比,前所未有地少;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普查数据上升1.87%,比1982年普查数据上升3.87%。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表示,中国已经无可挽回地陷入了“少子老龄化陷阱”或“超低生育率陷阱”。
随着人口数据的发布,公共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2011年5月14日,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未来中国人口发展挑战——兼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研讨会,旨在讨论中国人口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识别并评估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成的重大人口挑战,以及分析和评论可能的公共政策选择。
参考资料
超低生育率 .知网空间.2024-11-02
超低生育率 .百家号.2024-11-02
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南方周末.2025-03-14
超低生育率 .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