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铁1号线是扬州市规划中的一条轻轨,线路全长30.69公里,共设23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线;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2座主变电所及相配套的车辆和机电设备。
扬州地铁1号线整体呈东西走向,沿文昌路走廊串联扬州西部客运枢纽、西部板块中心、老城区、河东CBD、以及板块中心。同时东延至江都板块中心后继续北延,衔接江都老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并引入铁路。
2015年,《扬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公布,其中包括7条轨道交通线网,计划先期建设三条线路,其中1号线从蔡家桥站至江都火车站,长约31公里。2016年,扬州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征询公众意见,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2020年因人口指标不能满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没有正式受理。下阶段,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继续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历史沿革
修建背景
扬州市带状组团式城市形态结构,适合且必须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模式;老城交通压力的疏解和城市活力的维系,必须依靠轨道交通作为主体支撑;机动化迅猛发展态势下,老城、风景城市、河网密集等特征决定了扬州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更为脆弱;城市道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路面公交的服务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只有发展轨道交通,才能确保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风景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呼唤低碳、高效的交通模式支持;快速增长的旅游客流量,需要便捷、舒适的交通方式进行快速疏解。
基于上述原因,我市编制了《扬州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这次专家论证,一方面为规划报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规划的制定来做好城市用地的预控,降低未来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
相关专家介绍说,轨道交通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扬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需要;是缓解扬州主要交通走廊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公交主体地位,实现扬州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也是促进城市发展,引导城市合理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扬州城市及周边仪征市、江都快速发展,扬州已形成一体两翼沿江地区整体发展的大都市格局。远景都市区人口规模将达到350万—400万,一天交通需求总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
据扬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远景都市区将形成沿江带形组团式交通形态,在客流的运输模式上,未来扬州都市区必须采用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专家介绍说。根据扬州市远景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形态,扬州都市区将分为扬州中心板块、西部板块、南部板块、仪征板块、江都板块和江都沿江板块。市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扬州市都市区轨道交通线规划,旨在科学布局轨道线网,联系都市区仪征市、江都主要功能区、客流集散点,支撑城市发展,引导城市出行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观光游客的便利性。
“扬州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时序安排按照先内后外、分期建设的原则,首先侧重解决主城的交通问题,重点考虑轨道交通客流分担效益;同时保持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重点拓展方向相一致,线路逐步向外围扩展。”专家介绍说,未来3条轨道线纳入先期建设规划。
修建规模
专家介绍说,经过前期的地质分析,扬州都市区已具备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条件。根据对中心城区和仪征市、江都两翼板块轨道网规模初步测算,扬州市都市圈轨道线网合理规模应达到180—240公里。对于扬州中心城区,以40%—60%的城市开发地区距离轨道交通车站800米(步行10分钟)为进入线网目标,以将市区内居民到达大型城市活动中心的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为目标,以等候时间少于3分钟为等候目标,初步估算扬州应设车站数量83—125个,平均站间距1.5公里,线网长度124—188公里。
扬州都市区既有规划“两纵两横”铁路网、“一主四辅”铁路站点。两横分别为宁启铁路、沪泰宁城际;两纵为连淮扬镇铁路、扬马城际铁路,其中铁路车站中以扬州西站为主,扬州东站、南站、仪征站和江都站为辅。
规划方案
2014年6月5日,扬州地铁1号线、2号线线型规划基本完成,相关部门开始进行建设规划的研究制定。受扬州市规划局委托,中铁四局勘察设计院经过多个月的设计,《扬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出炉,市民热切关注的扬州城市轨道(地铁)交通线网有了未来蓝图。根据宁镇扬三市的规划,扬州市未来规划交通将连通仪征市、江都,并首次实施“都市圈轨道交通”,共设计出5条中心城轨道、2条都市区快轨,目前1、2号线型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建设规划制定阶段。
轨道1号线线路全长30.69公里,共设23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线。1号线整体呈东西走向,沿文昌路走廊串联扬州西站、西部板块中心、老城区、河东CBD、以及板块中心。同时东延至江都板块中心后继续北延,衔接江都老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并引入铁路。通过立体分层布设,实现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地下二层、三层分别为地铁1、4号线站台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及地下综合开发层,广场层(地面层)为铁路线下站房、出入站站厅及各类地面交通接驳场站,地上二层为铁路线侧高架落客平台、进站及候车厅,地上三层为铁路线侧候车厅及站台。
区间盾构穿越铁路基础,和4号线的换乘站设在东广场地下,靠近出入口的位置,并利用广场地下一层设置了出租车场站和社会停车场,预留长途汽车站布置在东广场北侧;北公交枢纽布设在铁路线下站房北侧,南公交枢纽布设在东广场南侧,出租车场站布设在铁路线下站房南侧,铁路线下其他空间布置社会停车场并预留未来交通拓展用地,同时,该布局基本实现了人车分离、进出分流、车种分流、动静分离,交通简捷、顺畅,可以满足市内不同方向乘客进出站需求。
扬州地铁1号线走向:蔡家桥——江都火车站,贯穿东西向客流走廊,连接扬州火车站、老城区、,并接入江都火车站。长度约31公里。
规划范围
《扬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 扬州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640平方公里。扬州—溧阳高速公路、苏高速S28、北京-上海高速公路、长江及夹江围合的范围,考虑到轨道交通建设的长期性与系统性,规划将“一体两翼”都市圈作为研究范围。
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分两段远期为2020年,远景为2030年及以后,中心城区线网重点面向远期和远景,都市区整体线网方案的架构重点面向远景。
发展模式
骨干线+加密线+市域铁路
主城区,两翼板块,采取市域快线的形式,远景预留与主城区轨道直通运行可能,加强两翼板块与城市主城区的联系,城市客流主次走廊分别采用轨道骨干线和加密线,线路全线直通运行,强化轨道客流服务。
线路规划
我市轨道交通1、2号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规划中的1号线全长31.34公里,共设22座车站、7座换乘站,设综合维修基地一座、停车场一座,主变电所2座。1号线在主城范围沿文昌路布设,在扬州市范围内沿龙川路布设,是扬州市区内最为重要的城市轨道线路,衔接了河东CBD、西部板块中心、老城区、东部板块中心以及扬州西站、扬州东站、江都火车站三大交通枢纽。
站点设置
文昌路沿线将规划地铁1号线,衔接西部客运枢纽、西部板块中心、老城区、CBD、扬州东站、东部(江都)板块中心、江都旧城区和江都站,文昌阁规划设置地铁站,实现扬州火车站至江都站东西方向的快捷交通,规划将充分发挥沿线站点功能,提高周边土地价值和利用效率。
主要站点:扬州西站(换乘67号线)→西部中心(换乘4号线)→来鹤台广场(换乘3号线)→→文昌阁(换乘5号线)→曲江公园→扬州东站(换乘4号线)→河东CBD(换乘2号线)→江都市中心→江都行政中心→江都站。
申请审批
2016年9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目前,全省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已经达到7个,位居全国第一;扬州市的地铁项目也已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待批。扬州地铁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全省目前共有7个城市(南京、苏州市、无锡、常州、徐州市、南通市、淮安市)获批,除淮安为有轨电车外,其余6个城市均为地铁。无论是获批建设城市和在建城市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同时,扬州的地铁项目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2020年02月, 扬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地铁制式)已编制完成,因人口指标不能满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没有正式受理。轻轨制式我委也已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了规划研究。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继续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远景规划
据介绍,扬州市远景都市区人口规模将达到350万-400万,一日交通需求总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日。根据扬州远景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形态,扬州都市区将分为扬州中心板块、西部板块、南部板块、仪征市板块、江都板块和江都沿江板块。
扬州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扬州市都市区轨道交通线规划,旨在科学布局轨道线网,联系都市区仪征、江都主要功能区、客流集散点,支撑城市发展,引导城市出行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观光游客的便利性。
“未来的轨道交通将畅行一体两翼大扬州。”专家介绍,近几年,扬州市城市及周边仪征、江都快速发展,扬州已形成一体两翼、沿江地区整体发展的大都市格局。
远景扬州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推荐方案共设7条线路,其中5条主城轨道,2条都市区快轨线,线网总长约为213公里,线网密度0.22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城轨道总长为l51公里,线网密度0.36公里/平方公里。
2019年,国家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为了实现机场客流便捷安全的集散铁路车站10分钟到航站楼,地铁站10分钟到航站楼的目标,规划中将逐步推动轨道交通的快速衔接,其中就包含了,扬州轨道交通1号线和机场线。考虑到轨道交通建设的长期性与系统性,规划年限分两段:远期为2020年,远景为2030年及以后。
“轨道交通从规划到建设及建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就是轨道交通进入建设阶段,也要有先有后,分轻重缓急。”专家介绍, 未来建设,1号线、2号线和5号线这3条轨道线纳入先期建设初步规划,这3条远期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线网总长92公里,线网密度0.22公里/平方公里。
“未来,宁镇扬城市轨道线网也将对接。”专家介绍,根据宁镇扬三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借助过江通道和都市圈快轨建设,宁镇扬板块一体化更加明显。南京仙林-龙潭发展轴对仪征市产生强劲的带动作用;扬州市、镇江市跨江合作,将是扬州南部发展的重要动力。该规划的出炉可无缝衔接南京、镇江轨道线。
与南京城市轨道衔接:扬州都市区轨道网主要通过仪征方向与南京城市轨道网相连。规划在仪征万年路预留了轨通交通过江通道,由万年路经龙潭-仪征过江通道与南京都市圈快速轨道S5线衔接后,与南京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对接。
推进进度
2008年,规划局启动《扬州市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多年来努力,13年10月,在进行补充和完善后,形成了正式成果上报市政府审批,为有效推进下阶段工作打下了基础。
扬州市于2010年开展扬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
2011年委托南京城交院编制完成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报由政府审批通过。
扬州地铁1、2号线预可研报告2012年已通过行业审查
2013年,扬州为加大建设项目推进力度,专门成立了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常务副市长丁纯担任组长。
2015年03月19日下午,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对《扬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了评审论证。专家们认为,规划与扬州市的城市发展同步,研究深入,科学规划了未来扬州的城市轨道交通。该规划的评审通过,预示着扬州轨道交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6年,扬州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征询公众意见。
2019年5月公布的《2019-2025年交通重点项目表》中,扬州地铁1号线也在列。
2020年2月27日,常住人口统计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分重要,市政府曾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经更新后,市区常住人口也难以达到300万的要求。
2020年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明确了地铁和轻轨建设的申报条件,我市因相关指标暂未满足国家关于地铁建设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未正式受理。该文件在明确申报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申报条件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按程序调整”,因此,如我市后续能满足国办发【2018】52号文关于申报条件的要求,或国家对申报条件进行调整,我市地铁未来仍有建设的可能。轻轨制式我委也已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了规划研究。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继续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参考资料
扬州申建地铁为啥没获批准?.新浪财经.2023-11-24
重磅利好!扬州地铁线被纳入国家重点规划项目,未来出行将和世界接轨.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3
扬州地铁1号线全走地下 2号5号线均过老城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3-11-23
留言回复-寄语市长-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4
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征询公众意见.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3
扬州地铁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 宁镇扬公交换乘优惠方案拟定.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11-24
留言回复-寄语市长-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4
扬州先期规划建设3条轨道线.荔枝网.2023-11-24
扬州地铁1、2号线规划基本完成.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11-24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站开工!地铁一号线预留工程同期施工!.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3
官方发声!扬州地铁有戏!7条线路曝光...或许就走你家门口!.今日头条.2023-11-23
文昌路沿线规划地铁1号线.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4
关于成立扬州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3
留言回复-寄语市长-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