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仙庙

无锡西北乡,有一条芙蓉圩,河面宽阔,相传在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是由无锡县令刘五纬倡导开浚出来的。

简介

当年刘五纬到任后,发觉西北各乡,每年庄稼歉收,不是旱荒,定是水灾,农民缺粮严重。他就带着差役,下乡察看。原来这一带地方的河流,大多淤塞,干旱时无水灌溉,黄梅时节又是一片汪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于是刘五纬走遍各乡,察看地形,觉得必须把水道开通。南面再开一条圩河,直通自常州市而来的运河,这样岁旱可引运河之水灌溉农田,水大则开闸放水人运河。同时河面阔了,也能兴起渔业水产之利,但是这项工程浩大,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倘不开通河道,则西北各乡连年水旱荒歉,难以挽救。

人文历史

刘五纬在乡10天,回到县里,他与师爷们进行谋划,决定由县里出一部分力量,同时发动各乡农民,以工代赈,按计划先将各乡小河开通,并开了一条大河向南直通运河。这就是芙蓉圩。为了鼓励人们兴办水利,刘五纬安排好县里的事务,亲自下乡督工。用了一年多时间,芙蓉圩开成了,由北而南,直通无锡城区的北塘区。从此水利畅通,旱涝无忧,同时也兴起了渔业,农民和渔民德之。刘五纬操劳过度,不久因病去世,殁于任所。后来无锡乡民集资在西门太保墩建起一座庙宇,即西水仙庙,以祀刘五纬。因他开发水利,尊为水仙。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