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豆腐柴(学名:Premna flavescens)是马鞭草科豆腐柴属下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在2-5米之间。其幼枝呈淡褐色,密布黄色柔毛,皮孔白色,老枝灰褐色至禾杆色,具细条纹。花果期为夏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与广东省南部,同时在马来西亚、越南中部至北部、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所属卷
:Premna LINN
所属科
:Verben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
:淡黄豆腐柴
文献来源
:Premna flavescens Buch. - Ham. in Wall (1829) nom. nud. ;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5)descr. ; Lam (1919); Lam et Bakh. (1921); P. Dop in Lecte. (1935); Fletch. (1938).
Pr. integrifolia auct. non L. ; Pei (1936).
描述字段
:灌木(攀援)或小乔木,高2—5米;幼枝淡褐色,密具黄色柔毛,皮孔白色,点状或条状,显著;老枝灰褐色至禾杆色,具细条纹。叶坚纸质,卵形至卵圆形,长7-14(-16)厘米,宽4—5(-7)厘米,先端短渐尖至尾状渐尖,稀钝或微缺,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表面绿色,干时常带黄色,沿细网脉上疏生小刺状平伏或直立的毛,老渐脱落,背面稍淡,密被柔毛,有时较疏,侧脉(3-)5—9对,弯曲上升,表面平坦,背面隆起,近平行细脉和细网脉两面显著;叶柄纤细,腹平背凸,长1—3厘米,密或疏被黄色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长5—7(-9)厘米(包括花序柄),宽7—10厘米,密被黄色柔毛;花序柄长达3.5厘米;苞片线形,长约4—7毫米;萼微二唇,具5齿,上唇3裂,下唇2裂,外面密被灰白色微柔毛;花冠绿白色(王启无采76035号标本记载花为淡红色),4裂,长4—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喉部被长柔毛;雄蕊4枚,二强,花药褐色,个字着生,纵裂;花柱长6毫米,与雄蕊皆伸出花冠外,柱头短,2裂;子房倒卵形,顶端被毛无腺体。核果球形,干时黑色,径约3—4毫米,核密被瘤突,4室,中间有一空腔,每室含种子1个,宿萼杯状,宽达5毫米。
分布及生境
:产河口、金平、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仑)等地,海拔120—680(-1300)米处的石灰岩灌丛或疏林中。云南省新记录。我国广东海南岛以及印度,马来西亚,越南中部至北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等地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