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是北京市长沟镇的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面积为388.34公顷。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公园内的湿地是由海河流域太行山区的泉水补给形成的,包括淡水泉、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和稻田等多种湿地类型。该公园集淡泉水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是中国湿地公园。公园内有水稻、大面积的荷花、芦苇和各类树木,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游隼以及其他48种鸟类,还有北京市保护动物5种。该公园于2019年12月25日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长沟镇,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起沿村现状龙泉湖、西至西甘池村、北至北泉水河泉眼源头、南至云居寺公路,面积388.34公顷。

地形地貌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西北部的山区,中部的丘陵和东南部的平原。 

水文特征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是由甘池泉水汇聚而成,水质达到国家一类饮用水标准。甘池泉1万多泉眼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恒温16℃,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自古无断流,形成了11公里的河道,长沟镇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建成了以泉水、湖泊、天然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已形成湿地面积249公顷(3735亩),其中水面面积1595亩,占湿地总面积的42.7%,其余面积为稻田、水生植物生长区等。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内有水稻、大面积的荷花、芦苇和围绕河岸的各类树木。 

动物资源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游隼以及其他48种鸟类,有北京市保护动物5种。

建设背景

2002年,长沟镇党委审慎研判,制定一条“以水为神,以绿为魂,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水域经济战略,决定带领长沟人民走上“打造京西南第一水乡”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开始建设长沟湿地公园。

2014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北京房山长沟泉水等140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4〕205号)文件,批准建设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2018年8月28日至30日,北京专员办组成督察组对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2019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林湿发〔2019〕119号)文件,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主要景观

千亩荷塘

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内有荷塘千亩,可体会到一种“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的朦胧感。 

生态保育

生态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的西北侧,面积10.5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3.17%,通过泉水保育项目、河道保育项目、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保育项目。使该区域逐渐形成自然状态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并吸引黑鹳和其他动物觅食和栖息。 

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位于湿地公园西侧边缘以北、龙泉湖一期、以及南部的大片区域,面积243.86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62.93%。该区域通过河道疏浚、生态拦蓄等工程,提高湿地水面覆盖率及水循环能力,增强湿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功能。开展具备湿地条件土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保护恢复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使该区域向生态保育区过渡。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位于湿地公园北部核心区的西部水桶区域及公园南部的河道连接区域,面积46.4公顷,占湿地面积的11.97%。该区域建设湿地科普馆与滨水植物认知园,让公众在与湿地的亲密接触中提升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位于公园北部区域,面积41.58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0.73%。该区域以湿地稻作文化体验和景观农业为主,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面积4.6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19%。该区域主要功能是对湿地公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

乘车线路:836(天桥——十渡)长沟检查站下车;917(天桥——东湖港)云居寺道口下车,836(天桥——十渡)长沟检查站下车;917(天桥——东湖港)云居寺道口下车;917北(天桥——平峪场站)长沟中学下车。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