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孕妇

双非孕妇指的是夫妻双方都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而在香港产子的孕妇群体。这一现象主要源自《基本法》的规定,即在香港出生的婴儿不论其父母是否具有香港居留权,都将自动获得香港居民身份。随着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人数不断增加,香港的医疗机构面临巨大压力,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和争议。

现象缘由

双非孕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法》第24条规定,凡在香港出生的婴儿均可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这一规定吸引了大量非本地孕妇前往香港产子。2001年,香港终审法院庄丰源案中确认了这一原则,即即使父母双方都没有香港居留权,他们在香港所生的子女也可以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发展现状

双非孕妇现象的发展导致香港特别行政区产科学设施超负荷运转,本地孕妇难以预约到私家医院床位,公立医院产房使用量严重超出标准,医护人员人手短缺,服务水平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香港居民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并呼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随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提出了四项管理措施,旨在保护香港居民孕妇及其婴儿的利益,包括与内地相关部门合作打击中介公司和跨境运输车辆、加强入境口岸的检查、取缔无牌经营旅馆以及审查非本地孕妇在急诊室分娩的费用。

引发争议

2012年2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名为“香港人,忍够了”的广告,批评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行为,并暗示他们为“蚱蜢”。这则广告是由一群通过社交媒体筹集资金的香港网民发布的。广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些香港市民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对内地人的侮辱。此外,还有许多内地网民对广告中使用的比喻感到愤怒。

影响

双非孕妇现象对香港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香港的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强香港的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它加剧了内地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分摊了香港的医疗资源,增加了香港的长期福利负担。未经登记的双非孕妇闯关入境分娩,不仅威胁到她们自己和胎儿的健康,还会干扰医院的正常运营,增加当地医疗系统的压力。

打击行动

为了应对双非孕妇现象,香港政府开展了多项打击行动,包括针对“月子公寓”的专项巡查和执法行动,以打击无牌经营旅馆的活动。同时,香港政府也在努力加强取缔无牌旅馆的工作,并与其他部门开展联合行动。

限制人数

2012年3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管局主席胡定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表示,为了确保香港妈妈的权益和接产质量,香港将把内地妈妈赴港生产的人数限制在每年约3.5万人。他还提到,香港的医生数量有限,因此需要控制赴港生产的人数,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停收指令

2012年4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正式宣布,自2013年起,公立医院将不再接收双非孕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孕妇的需求。私人医院也已决定在2013年停止接收此类孕妇。此外,为了防止假冒单非孕妇(指丈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的内地孕妇),当局要求所有单非孕妇在预约私立医院时必须提交证明文件以核实身份。

参考资料

“双非”孕妇真要人人喊打?.第一财经.2024-10-22

风险!内地“双非”孕妇闯港产子,子女会有香港身份吗?附8种取得香港身份途径!.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2

港堵“双非”孕妇赴港产子见效 出生率回落.环球网国内.2024-10-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