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元(1930年10月26日-2025年5月14日),男,汉族,出生于江苏溧阳,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1949年,朱森元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航空系(肄业)。在校期间,他报名进入军事干部学校,于1952年前往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学习。1953年至1957年,他就读于苏联莫斯科汽车机械工程学院。后考入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研究生院,于1960年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1961年,朱森元进入国防部五院火箭发动机设计部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5年1月,组织研制的氢氧发动机试车成功。1984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十二室主任、主任设计师。1987年,他从事“863”计划航天高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负责液态火箭发动机及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发展和研究,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5年5月14日,朱森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朱森元长期致力于中国液体火箭动力技术研究,先后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主持了中国首型氢氧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主持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论证,是中国氢氧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为中国航天事业、国防装备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0年10月26日,朱森元生于溧阳市。朱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朱森元小学就读于江苏省溧阳市夏林小学。时值侵华日军在溧阳地区实行扫荡和细菌战,童年时代的朱森元历尽了侵略战争的磨难,决心努力学习,将来为富民强国效劳,小学还没有读完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溧阳市同济中学。1946年3月至1948年7月,朱森元进入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高中部读书。
教育经历
1949年,朱森元进入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在校期间,朱森元报名进入军事干部学校。1950年3月,他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4月至8月,他在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学习。同年11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在三年级时从南京大学航空系肄业,作为首批留苏学生被派去苏联留学。同年9月,他进入苏联莫斯科汽车机械工程学院就读。朱森元在莫斯科汽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转为莫斯科包曼高工(现国立莫斯科科技大学)研究生,于1960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61年,朱森元学成归来,进入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5月,他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部(发动机设计部)的设计员。1962年12月,他被授予技术上尉军衔。1964年5月,他担任液态火箭发动机设计部系统设计室副主任,先后参与了多种型号导弹液体发动机系统设计的组织领导工作。1969年4月至1970年8月,朱森元在东北北安军垦农场劳动。1970年8月,朱森元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氢氧发动机研究室技术负责人,领导氢氧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长征三号”三子级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1975年1月,由他组织研制的氢氧发动机试车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台泵压式液氢液态氧火箭发动机正式诞生。1984年11月,他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十二室主任、主任设计师。
1987年,朱森元开始从事“863”计划中的航天高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负责液态火箭发动机及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发展和研究。在担任火箭发动机和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组长期间,朱森元提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必须按照国际通用的低成本、高可靠、无污染的原则,进行“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的战略建议,并结合国内各种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方案计算和分析。该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论证和完善,被定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的基本原则。
1991年,朱森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他担任国防科工委、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大型运载火箭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组组长,后于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因病逝世
2025年5月14日9时47分,朱森元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5月18日上午10时,朱森元的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朱森元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理论与工程研究,早期参加地对地导弹的液态火箭发动机研制;负责研制液氢液态氧火箭发动机,成功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工程等。他主持完成了超临界传热计算方法和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临界热量计算方法的研究,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传热计算和冷却方案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朱森元负责研制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三级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不仅要攻克许多液氢超低温技术的关键,而且要攻克失重条件下空中二次启动发动机的重大关键。1984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同步定点轨道的通信卫星。从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空中二次启动技术的国家。
教育成就
朱森元指导培养的学生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主任设计师郑孟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等人。
出版图书
期刊论文
截至2014年11月,朱森元已撰写论文和科研报告38篇。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朱森元是家里的长孙,其祖父为其取名“森元”,是希望他的出生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新的气象,让整个家族人丁兴旺,如参天大树,根深叶茂。
婚姻生活
朱森元妻子的名字是徐鸿敏。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学术交流
1987年6月,朱森元在北京十一所主持氢氧涡轮泵高速转子动力学(次同步回旋共振)学术讨论会。
1990年7月,朱森元参加在Orlando召开的美国字航学会(AIAA)后,又应邀参观了在DayTon举行的航空表演及展览会。
1994年,朱森元主持RD-120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件研制课题验收会。
2009年10月26日,朱森元参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并作主题报告。2010年,朱森元与十一所(京)领导和青年职工座谈。
获得荣誉
人物荣誉
仅展示部分荣誉,以上参考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朱森元长期致力于中国液体火箭动力技术研究,先后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用液态火箭发动机研制,主持了中国首型氢氧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主持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论证,是中国氢氧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为中国航天事业、国防装备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朱森元以卓著业绩、实际行动和矢志不渝的决心,展现了一位老航天人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常州发布 评)
参考资料
氢氧火箭发动机及其低温技术.深圳技术大学图书馆.2025-05-15
航天推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2025-05-15
朱森元.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5-05-15
天涯海角永相随 朱森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朱森元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05-15
讣告 | 沉痛悼念朱森元院士.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25-05-15
朱森元院士年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朱森元.中国科学院.2025-05-15
院士话桑梓|朱森元:科研不能跟着国外的路子走.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5-05-15
先生丨朱森元 :助力火箭探苍穹.央广网-今日头条.2025-05-15
朱森元(1930-):国立南京大学航空系肄业校友(1949-1952)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5-05-15
朱森元——火箭专家.常州史志.2025-05-15
朱森元 :助力火箭探苍穹.中国之声-今日头条.2025-05-15
《人民文学》2023年第7期|黄传会:一飞,再飞(节选).中国作家网.2025-05-15
《溧阳市志(1986-2007)》人物篇征求意见稿.溧阳日报.2025-05-15
НМ-7氢氧发动机 .文津搜索.2025-05-15
CYS-Ⅳ数字角位移表的精度分析与计算.文津搜索.2025-05-15
氢冲压火箭发动机是航天飞机理想的动力装置 .文津搜索.2025-05-15
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低温技术.文津搜索.2025-05-15
管内流动的临界热流研究.文津搜索.2025-05-15
中国航天领域中的低温技术.文津搜索.2025-05-15
复合同步信号的产生与分离.文津搜索.2025-05-15
榴弹装药疵病的无损检测和评价.文津搜索.2025-05-15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军工企业技术进步作贡献.文津搜索.2025-05-15
为腾飞的西南兵器工业加速.文津搜索.2025-05-15
高新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动员中的作用.文津搜索.2025-05-15
光纤技术在军用地图扫描输入中的应用.文津搜索.2025-05-15
用计算机区分超声检测中横波和纵波回波信号.文津搜索.2025-05-15
展望 21 世纪的火箭运载器 .文津搜索.2025-05-15
兵工生产线低成本柔性化改造的初步实践.文津搜索.2025-05-15
光纤阵列光学扫描器 .文津搜索.2025-05-15
关于单级入轨运载器需预先研究的几个问题.文津搜索.2025-05-15
搞好技术创新 为西南兵工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文津搜索.2025-05-15
月球探测在21世纪初将成为航天热点之一 .文津搜索.2025-05-15
单级入轨运输器的发射技术研究.文津搜索.2025-05-15
谱写机床数控化改造的新篇章.文津搜索.2025-05-15
单级入轨运输器的发射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屈曲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论单级入轨火箭运载器的发展途径.文津搜索.2025-05-15
兵器装备项目管理数字化探讨.文津搜索.2025-05-15
小口径速射火炮武器系统发展展望.文津搜索.2025-05-15
氢氧火箭发动机在中国如何走向工程应用.文津搜索.2025-05-15
1987年6月,朱森元在北京十一所主持氢氧涡轮泵高速转子动力学(次同步回旋共振)学术讨论会 朱森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1990年7月,朱森元参加在Orlando召开的美国宇航学会(AIAA)后,又应邀参观了在DayTon举行的航空表演及展览会 朱森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1994年,主持RD-120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件研制课题验收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
2010年,与十一所(京)领导和青年职工座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