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片,中成药,为糖衣或薄膜衣片,味苦、微涩。主要成分为大黄300g、盐酸小檗碱5g、黄芩浸膏21g。
三黄片源于泻心汤,泻心汤首载于《金匮玉函要略方》,原方组分为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三黄片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等疾病。口服。小片一次4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三黄片可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大黄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作用强,有效成分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大黄还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肠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
药物组成
制法
黄芩浸膏系取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用盐酸调节pH值至1~2,静置1小时,取沉淀,用水洗涤使pH值至5~7,烘干,粉碎成细粉。取大黄150g,粉碎成细粉;剩余大黄粉碎成粗粉,用3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病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细粉、盐酸小檗碱细粉、黄芩浸膏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
三黄片为糖衣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味苦、微涩。
医学用途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亦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
方解
处方来源
三黄片源于泻心汤,泻心汤首载于《金匮玉函要略方》,原方组分为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用法用量
口服。小片一次4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
制剂与规格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药理毒理
本品有抗菌、抗炎药和促进肠运动作用。
临床研究
大黄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作用强,有效成分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其中以芦荟大黄素作用最强,其抗菌机理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阻碍作用,还能抑制二十烯稀酸类异常代谢,增加细胞保护机制,抗凝抗栓。改善微循环,有抗厌氧菌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的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大黄还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肠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三黄片可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三黄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7-07
三黄片.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