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毡状地衣

北方毡状地衣(Erioderma pedicellatum),学名,是鳞叶衣科下的一种中等大小的毡状地衣。它生长在加拿大的大西洋海岸及阿拉斯加州太平洋海岸的潮湿森林的树上。北方毡状地衣是最为濒危的地衣之一,也是在太平洋地区首次被观察到的物种。

形态特征

北方毡状地衣是一种多叶地衣,叶阔2-5厘米,有时直径更可达12厘米。它们的表面有毛,干时呈灰褐色,湿的则呈灰蓝色。白面呈白色边缘向上卷曲,看上去仿佛有一条白边。它们与北美洲另外两种毛面衣属不同,并没有粉芽,反而在表面有细小及红褐色的子囊盘

分类及命名

北方毡状地衣最先是由法罗(William Gilson Farlow)于1902年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夏洛特县发现。原先这种地衣被认为是属于鳞叶衣属。直至1972年它们才被重新鉴定及分类到毛面衣属中。它们在此属内十分独特,具有子囊盘与及生长在树上。最初被法国植物学家奥古斯特-玛丽·休以毛地衣属的一种命名为Pannaria pedicellata。挪威植物学家佩尔·马格努斯·约尔根森重新检查并将其归类为Erioderma pedicellatum。北方毡状地衣也曾被错误地称为E. boreale。

分布及生态

北方毡状地衣是大西洋两岸种,在挪威、瑞典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新斯科舍省纽芬兰岛曾一度很丰富。在阿拉斯加州发现了一小群,令它们的分布地得以扩大。它们现已从挪威及瑞典和大部份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中消失,在新斯科舍省于2009年就余下少于200株。在纽芬兰余下的三个栖息地对它们的生存及保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北方毡状地衣生长在陡坡的树干及树枝上。在香脂冷杉很多时可以见到它们,另外有时也会长在黑云杉白云杉、北美红枫或山纸皮桦上。它们不会正接长在树皮上,很多时都与Frullania asagrayana这种苔有关。北方毡状地衣每年可以生长11-14毫米,其种群横跨达30年。共生的双歧藻属光合生物令它们对酸雨及其他污染物特别敏感。它们需要较冷及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及开放的冠层来生长,并会随树木一同枯萎。大量伐林造成的微气候转变也会令它们死亡。下加拿大潮湿地区老龄的香脂冷杉森林可以维持冠层上千年,很是适合北方毡状地衣的生长及种群的生成。虽然环境适合,但却未有发现它们的生长。

互惠共生

北方毡状地衣是与伪枝藻属是共生的,能够进行固氮作用。它们可能也与Frullania asagrayana这种苔有共生关系。北方毡状地衣会在Frullania asagrayana的水囊中吸收双歧藻属,并要5-10年的时间来成长才达可见的程度。苔亦会因固氮而有所得益。这种复杂关系显示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十分精细,很易受到伐林、空气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保育状况

北方毡状地衣现时被加拿大濒危野生动物现状调查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Status of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anada)列为濒危,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亦将之列为极危。北方毡状地衣的两个种群现正在受保护地区中生长,其中一个保护区更是特别为它们而设。不过由于空气污染及入侵的草食性动物的影响,它们的数量仍然在下降。纽芬兰岛的两个主要北方毡状地衣种群目前位于受保护区内:Jipujijkuei Kuespem省立公园和Lockyer’s Waters临时保护区,后者是专门为了保护这种地衣而设立的。纽芬兰犬的Bay du Nord荒野地区也包括一些北方毡状地衣的种群。Hall’s Gullies地点更加危险,因为它仍然是当前森林管理运营计划下指定的伐木区域。已经注意到即使在受保护区内,这种地衣的种群也可能会下降,这与空气污染和引入的食草动物(如驼鹿)有关。加拿大大西洋种群在《濒危物种法》下受到保护,并且正在进行持续的恢复策略。通过土地购买和与土地所有者的协议,正在努力正式保护这种稀有物种的森林区域。此外,保护人员正在与私人和政府森林管理者合作,鼓励他们参与北方毡状地衣栖息地的绘制和实施管理计划,以防止进一步的栖息地丧失。对于阿拉斯加州的种群,在美国,北方毡状地衣似乎没有被列入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濒危物种名单。然而,该种群位于德纳利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研究人员已经努力不透露其在该地点的位置,以免受到干扰。

参考资料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REDLIST.2024-02-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