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之变

嘉平之变指的是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发生的一次政治事件。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但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仍在继续。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然而,这一阴谋被司马师提前察觉并破获,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被灭族。之后,司马师废除了曹芳的帝位,改立东海王曹霖的儿子曹髦为新的皇帝,并将年号改为正元。

嘉平之变标志着司马氏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司马师通过废立皇帝掌握了废立大权,成为曹魏政权实际上的控制者,为日后司马炎代魏建晋创造了条件。

历史背景

在委粟山营建圜丘不久,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叡曹叡病逝于洛阳市,年仅36岁。他将帝位传给了8岁的养子曹芳,并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高平陵与曹魏圜丘所在的委粟山相距不远。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随曹芳出城祭扫高平陵,结果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夺取武库,占领军营,并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城门,然后屯兵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的归路。不久,曹爽以谋反的罪名被诛,曹魏政权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事变经过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将魏国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也参与国事,但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仍在继续。太尉王凌和他的外甥、担任兖州刺史令狐愚,在淮南手握重兵,他们私下里策划了一个计划,想要拥立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为皇帝。但令狐愚在计划还未实施前就因病去世了。令狐愚手下的一个幕僚得知了这个秘密后,选择向司马懿告密。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后,考虑到王凌位高权重,是三公之一,决定暂时不动声色,只是派了黄华去接替令狐愚担任兖州刺史的位置。而王凌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秘密地进行着他的准备。

到了公元251年,王凌找了个借口,说要讨伐吴国,向司马懿请求调动军队。但司马懿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王凌见一计不成,又派了部将杨弘去游说黄华,希望能拉他一起起事。然而,杨弘和黄华都没有被王凌说服,反而一起向司马懿告发了王凌的阴谋。司马懿得知后,立即从洛阳市出发,亲自率军讨伐王凌。王凌见大势已去,只好束手就擒,在返回洛阳的路上,他选择了服毒自尽。

司马懿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不仅杀了王凌,还诛灭了王凌和令狐愚的三族,连曹彪也被赐死。就在这一年,72岁的司马懿也去世了。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过了他的权柄。他们通过给予高官厚禄来笼络那些有权有势的士族官僚和统兵将领,同时减轻百姓的负担,比如免除繁重的徭役和各种苛捐杂税,还减轻了刑罚,以此来取悦百姓。此外,他们还成功击退了孙吴诸葛恪的进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松对曹氏集团的警惕和打压。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人,秘密策划废除司马师的计划,并打算让太常夏侯玄来辅佐自己。但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司马师得知了。他迅速行动,先将李丰抓捕并处死,随后又将夏侯玄、张缉等人以及他们的三族全部诛灭。之后,司马师废除了曹芳的帝位,改立东海王曹霖的儿子曹髦为新的皇帝,并将年号改为正元。

事变结果

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在成功平定皇室旧部势力之后,司马师未经广泛商议,便擅自废黜了刘辩曹芳。随后,面对皇位空缺,郭太后坚决主张并成功推动立文帝之孙、曹叡之侄——高贵乡公曹髦为新任皇帝。这一期间,司马氏家族已掌握了朝廷的实权与控制权。

事变影响

面对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行动,曹氏集团内部出现了许多反抗的声音。公元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市刺史文钦寿春镇(今天的安徽寿县)以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书,声讨司马师,并率领大军渡过淮河,向司马师发起挑战。司马师得知后,迅速召集手下商议对策,并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前往迎战。在行军过程中,他还不断召集沿途的军队,最终在陈(今淮阳区)和许(今许昌市)一带集结了大量兵力。而毌丘俭的手下将领史招、李勣等人也纷纷投降,使得叛军士气大挫。

司马师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他认为淮南的将士们原本并没有反叛之心,只是被毌丘俭文钦所欺骗。因此,他希望通过长时间的对峙来揭露他们的谎言,让将士们看清真相,从而不战而胜。最终,司马师成功击败了叛军,毌丘俭被杀,文钦则逃往了吴国。这场叛乱也就此被平定。然而,在这场战斗中,司马师因为眼睛患有瘤疾,受到惊吓后病情恶化,最终病逝于许昌市。临终前,他将大权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并嘱咐他继续平定各地的叛乱。司马昭接过大权后,不仅成功平定了诸葛诞的叛乱,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此时的魏帝曹髦看到司马氏集团已经牢牢掌握了朝廷大权,自己如同傀儡一般,心中十分不安。他决心反戈一击,铲除司马昭。公元260年,曹髦在洛阳市召集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等人,准备发动政变。然而,王沈和王业却背叛了他,将消息泄露给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刻采取了防备措施,并派兵包围了皇宫。曹髦得知消息泄露后,愤然带领身边的亲信攻打司马昭的相府。然而,他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快就被司马昭的军队所击败。在混战中,太子舍人成济被命令刺杀曹髦。事后,为了掩人耳目,司马昭将成济作为替罪羊斩杀,并立朱棣曹宇之子曹奂为新的皇帝。

随着司马氏集团势力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发动对蜀汉的战争。他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将领兵分三路出击,最终成功灭掉了蜀国。此后不久,司马昭又逼迫曹奂下诏追封自己的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为王,并为自己加封晋王之位。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即将改朝换代之际,司马昭却突然病逝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他的遗志和权力,并迫使曹奂禅位于自己,建立了晋朝王朝。

参考资料

司马氏篡魏 三国终归晋.洛阳日报.2024-09-29

【沁湖文艺】嵇康之死——风流名士与少年天子的灵魂相知.武汉科技大学.2024-09-29

曹魏亡国时竟无一忠烈?战死的皇帝曹髦算一个|文史笔谈.腾讯网.2024-09-29

《上九酝酒法奏》中的南阳郭芝到底是谁?.中国亳州网.2024-09-29

河洛地理:寻迹洛阳十三朝 曹魏.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9-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