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惠寺相传建于元朝,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它坐落在北京广安门内大街路北老墙根一带,此地旧名叫“司家坑”,明、清两朝属于宛平县宣北坊地界。明朝初期年久失修,在明朝中期以及清朝和民国时期,广惠寺都曾得到修缮。广惠寺坐北朝南,建筑规模较大,分东、中、西三路。以中路为全寺的主体建筑,共有三进院落和四重殿堂。最前面的是山门,上面有石匾,题有“护国广惠寺”五个大字。山门后面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两侧配殿、廊庑、钟鼓二楼等。
寺庙简介
北京广惠寺坐落在广安门内大街路北老墙根一带,此地旧名叫“司家坑”,明、清两朝属于宛平县宣北坊地界。这里当初是平安京城南,有山有水,树木成林,景色怡人,一派秀丽风光。明朝修筑了外城后,这里才被划入城内。明代初期,广惠寺保存尚完好,后因多年风雨侵袭,年久失修,到明朝中期时,这里已是仅存旧基,形如荒地一般。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宫里太监刘成途经此地,见其败落颇多感慨,捐了五百两金子,决定重修。后来嘉靖三十七年,太监朱仲也慷慨解囊,历时近十年,才重新修建成广惠寺。清代和民国时期,广惠寺都曾得到修缮。
建筑特色
广惠寺坐北朝南,建筑规模较大,分东、中、西三路。以中路为全寺的主体建筑,共有三进院落、四重殿堂。最前面是山门,上有石匾,题有“护国广惠寺”五个大字。山门后面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两侧配殿、廊庑、钟鼓二楼等。其诸多建筑东西对列,布局规整而紧凑,殿内均供有佛像和大量文物。山门殿内,塑有哼哈二将像。天王殿中,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殿内中央供奉着明朝铸的三世佛铜像,两侧是十二圆觉像,都是涂金装饰。天花板上,镶嵌有三座雕刻精美的蟠龙饰金藻井。观音殿即是后殿,殿内供奉着紫竹观音像。东厢伽蓝殿,是祇陀太子给孤独长者和关羽塑像。西厢祖师殿中,有达摩、惠能和百丈禅师像。钟楼上悬有一口大铁钟,系明朝万历年间铸造,残缺一角,钟身外层铸有许多人名。广惠寺的东西两路各有三进四合院组成,院落的规模较小,是僧人的起居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