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号驱逐舰

范宁号驱逐舰(舷号DD-37)是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属于保尔丁级驱逐舰系列,编号为第16号舰。这艘军舰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海军军官纳芬尼尔·范宁而命名的。范宁号于1911年开始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并于1912年正式下水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主要在大西洋执行任务,并曾在英国爱尔兰法国海域活动,保护协约国货船免受德军潜艇攻击。一战结束后,范宁号于1919年退役,并在1924年转入美国海岸警卫队,用于打击非法乙醇走私。1934年,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范宁号被除籍并最终拆解。

历史沿革

预备役时期

范宁号在加入现役前,参加了美国海军的训练计划,包括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冬季演习以及新英格兰沿海夏季的演练。大部分时间驻扎在弗吉尼亚诺福克基地,每年都会参加当地的炮击练习。随着欧洲战争的爆发,范宁号加强了备战工作。1916年9月,当两艘德国辅助巡洋舰访问诺福克时,范宁号作为其护卫船只之一。同年10月,范宁号从罗得岛州纽波特出发,搜寻由德国潜艇U-58击沉的船只幸存者,并成功救起六人。此后,范宁号继续搜索可能存在的秘密德国潜艇基地,但未有发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6月,范宁号被调遣至海外服务。它在爱尔兰的昆士敦基地开展行动,与其他驱逐舰一起巡逻北大西洋,为货船提供护航,并营救遭袭船只上的人员。1917年11月17日,范宁号在追捕U-58潜艇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迫使该潜艇浮出水面并缴械投降。这是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俘获敌方潜艇。在这次行动中,范宁号的舵手丹尼尔·大卫·卢米斯和指挥官沃尔特·欧文·亨利均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尽管在此期间还进行了多次反潜作战,但其他行动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范宁号还经常前往救援被鱼雷击中的船只,其中一次是在1918年10月8日,共救起了103名幸存者。1918年12月13日,范宁号在布雷斯特港向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展示了武力,随后一直待在那里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之后,它前往英国普利茅斯,然后返回美国,途中经过葡萄牙里斯本和亚速尔群岛的蓬塔德尔加达。1919年11月24日,范宁号在美国费城停泊后退出现役。

美国内战时期

1924年6月7日,范宁号被转移到美国海岸警卫队,直至1930年11月24日。在此期间,它主要用于拦截非法运输乙醇的走私行为。1934年5月2日,范宁号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要求被售出并拆解。

舰员

范宁号上的一些官兵后来在军事生涯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罗伯特·卡尼在担任枪炮和鱼雷军官期间,对击沉U-58潜艇做出了贡献。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少将,并成为小威廉·哈尔西将军的参谋长,领导南太平洋部队。阿瑟·S·卡尔彭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范宁号的指挥官,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了整个大西洋驱逐舰队的副总司令。詹姆斯·P·潘恩也在内战期间担任过范宁号的指挥官,后来晋升为少将并成为美国海岸警卫学院的院长。

参考资料

来自“香格里拉”——杜立特空袭东京78周年纪念.个人图书馆.2024-09-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