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讲谈录

《陈来讲谈录》是由陈来教授撰写的书籍,于2014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陈来教授自21世纪以来在全国各地不同场合发表的重要演讲,为读者提供了与这位重量级文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内容简介

《陈来讲谈录》作为九州出版社名家访谈书系的一部分,整理并收录了陈来教授自21世纪以来在全国各地不同场合发表的重要演讲。这些演讲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根源、先秦文献中的“儒”、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儒学研究的方法等多个主题。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感受到陈来教授的大家风采,聆听当代儒家的脉搏与心声。

作者简介

陈来,1952年出生,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他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曾在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陈来教授还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朱子哲学研究》《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等。

目录

- 自序 / 1

- 儒家思想的根源及对此问题的研究 / 1

- 对“儒家出于司徒之官”的解释 / 1

- 汉代三家对儒家起源的论断 / 2

- 评章太炎胡适得失 / 3

- 从伦理的角度看儒家起源 / 5

- 从宗教发展角度看儒家起源 / 6

- 儒家的精神气质 / 9

- 如何研究一种思想的起源 / 10

- 问答部分 / 12

- 先秦文献中的“儒” / 13

- 在百家中寻找儒家根源 / 13

- 儒服:是服装也是制度 / 15

- 关于儒服的几个故事 / 17

- 战国时代的服装风气 / 19

- 儒家的十六条行为规范 / 21

- 墨子对儒道的批判 / 24

- 儒效:荀子眼中真正的儒 / 27

- 问答部分 / 29

- 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 37

- 《儒藏》:思想体系不能缺少经典 / 39

- 六经:儒家思想的根源 / 41

- “五经”与“四书”的形成 / 44

- 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 47

- 与时偕行的儒家思想 / 51

- 从儒家视角反思现代中国 / 56

- 问答部分 / 59

- 学研究的方法 / 60

- 区分几个概念:儒家 儒教 儒学 / 60

- 儒学研究的多种类型 / 62

- 儒学研究的典籍资料 / 64

- 传统儒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注疏 / 67

- 现代儒学的多元化研究方法 / 68

- 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 / 71

-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中国儒学研究 / 72

- 其他研究的视野 / 75

- 百年来儒学的挑战与回应 / 78

- 百年来儒学面临的四次挑战 / 78

- 百年来儒学对时代的四次回应 / 81

- 新时期儒学潜隐与复兴 / 84

- 21 世纪儒学的新机遇 / 86

- 宋明学案 / 87

- 理学起源:韩愈的儒学复兴运动 / 88

- “宋明理学”不等于“宋明的理学” / 89

- 理学的真正发端:周敦颐张载 / 90

- 儒学的建立者:二程兄弟 / 94

- 理学发展的核心人物:朱熹王守仁 / 98

- 理学生存的文化土壤 / 104

- 四书概说 / 107

- “四书”是一个晚出的概念 / 107

- 文化发展与经典传承 / 108

- “四书”指的是哪四部书? / 110

- 《大学》与《中庸》的历史使命 / 112

- “四书”如何能取代“五经”的地位 / 113

- 《论语》的定名与版本传承 / 117

- “中庸”的含义与《中庸》作者之谜 / 123

- 《孟子》与孟子的师承关系 / 126

- 忠恕之道:“四书”蕴含的精神财富 / 129

- 朱子学阳明学及其现代意义 / 134

- 广大精微、综罗百代的朱子学 / 134

- “格物致知”与朱熹思想的价值 / 137

- 王守仁的传奇人生 / 139

- 龙场悟道与“知行合一” / 140

- 致良知与阳明思想的评价 / 144

- 朱子学阳明学的对当下生活的意义 / 145

- 理学概说 / 150

- “宋明理学”的教科书定义 / 151

- 如何判定宋明理学 / 152

- 宋初三先生与理学的人性论基础 / 154

- 理学的分派及其代表人物 / 157

- 牟宗三劳思光关于分派的不同意见 / 158

- 早期理学的演化:宇宙论到人生论 / 161

- 道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未发与已发 / 164

- 哲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 169

- 冯友兰金岳霖关于“的、底”的讨论 / 170

- “中国哲学”还是“哲学在中国” / 171

- “照着讲”与“接着讲” / 172

- “就哲学来说”与“就民族来说” / 173

- “程度的不同”与“花样的不同” / 173

- 21 世纪的哲学: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 174

- 问答部分 / 175

- 中日韩三国儒学的特色 / 183

- 什么是儒教与新儒教? / 183

- 中日韩儒学研究的差异 / 185

- 中国的“仁爱” / 189

- 梁漱溟的仁学 / 191

- 《一力文库·图文经典:菊与刀》与日本的“忠” / 194

- 弱肉强食与近代日本的世界观 / 196

- 士祸的打击与韩国的“节义” / 198

- 金忠烈教授谈韩国民族精神 / 200

- 中日韩三国儒学的共通性 / 202

- 《德川宗教》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 203

- 问答部分 / 208

- 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 / 211

- 用朱熹“理势论”解读全球化 / 211

- 变西方化为世界化 / 212

- “全球化”一词背后的隐忧 / 215

- 东西方价值谁更具有普遍性 / 216

- 罗伯森全球化理论的缺失 / 219

- 梁漱溟:让西方回到西方 / 221

- “理一分殊”对全球化的启示 / 222

- 问答部分 / 223

- 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 / 234

- 西方人类学各派别与中国的地域化研究 / 235

- 天下之学:儒学对地域性的超越 / 238

- 宋以后儒家文化的全国性普及 / 242

- 儒学各派的由来 / 245

- 影响晚近儒学的两大因素 / 249

- 学术研究需要普遍性的思维 / 250

- 问答部分 / 251

参考资料

搜索 陈来.豆瓣读书.2024-11-21

搜索 陈来讲谈录.搜索 陈来讲谈录.2024-11-21

陈来讲谈录.陈来讲谈录.2024-11-21

友情链接